林则徐在陕政绩述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则徐在陕政绩述略 蒋 炜 (渭南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化传播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林则徐,一生曾三次来陕西,担任过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共历时20月余。他在陕西任职期间积极作为,在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社会治理,赈灾济民,心系国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陕西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实践了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志向。 关键词:林则徐;陕西;地方建设;赈灾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人,”[1]323。向关中地区有一定购买力的贫民平价出售官府库存的陈粮,于是制定了十分细致周详的平粜办法,这样既平抑了粮价,同时也让百姓得到了实际的救济,有效地解决了灾民一时的饥饿问题,稳定了百姓的不安情绪。 其二,缓征赋粮。旱灾造成的粮食歉收,导致百姓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难以保证朝廷赋粮的按时交纳。林则徐认为军队的供养虽然重要,但百姓的困难更应当体恤。对此他与同署的藩司唐树义,督粮道张集馨“悉心计议”,张集馨《宦海见闻录》记载:“其时少穆先生抚陕,意在缓征。余明知旱不成灾,粮道衙门所征皆是兵糈,非甚旱不准议缓,恐兵糈无从出也。……余以事关民瘼,固不欲百姓之受困,更不肯以开征冀有所余,而为少穆先生所薄也。少翁询商,余曰:‘缓征实属正办,即或灾不普通,便宜小民,不愈于便宜官吏乎?’少翁深然之,余具详请奏,凡报旱处所,慨行停征”[1]323。经过与张集馨等官员的商议,林则徐即行缓征受灾地区的赋粮,使灾区百姓的沉重负担暂时得到了缓解,这与林则徐的“民本”思想是分不开的。 其三,设收养之所。对于特别贫困的百姓,以及孤寡废疾无钱购买平价粮的百姓,由官府出资设立收养之所。实施后仅在西安就收养了三四千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饿殍在途、惨状丛生的状况。 其四,保护耕牛,保证农业生产。耕牛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动力,由于干旱严重,农民缺少食粮及耕种的种粮,为了生计出现了“民不能耕,争杀牛以食”的现象,这样做就会出现“如此则来岁又饥也”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以后农业生产经济的恢复。他从保护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采取“官为牧牛,偿其值,劝富民质牛予以息”[9]323的措施,即由官府出钱收买农民耕牛,转而抵押给富裕之家,次年还牛时农民付与一定利息。这样做就避免了滥杀耕牛现象,缓和了饥民生计,也使来年可以“在野多一佣工,即在途少一饿殍”[1]323。 其五,筹划水利建设工程。面对陕西的半干旱气候,为从根本上免除灾荒,他筹议整修关中水利,请陕西督粮道张集馨对《关中胜迹图志》一书加以研究,提出方案。虽然这一计划终因费用巨大且由于林则徐在陕西时间太短而没能完成。但对于关中大旱,他“蒿目焦心”的心情,并先后给多位官员写信与他们讨论和指导救灾措施,说明林则徐心系陕西水利。 林则徐施行的这些抗灾济民举措,从不同方面减轻了天灾给百姓带来的生活困难,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这些措施深刻地体现了把早年求学为官励行的“民本”思想,即“恤贫即所以保富”,“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 ﹙2﹚修缮文物古迹、祠堂、城垣 林则徐在第一次任陕期间,参与了改建西安城垣的工程,提出了一些宝贵可行的建议主张[10]25。在任陕西巡抚之初,他专门请旨整修位于宝鸡县城内的“神农皇帝”祠﹙即“炎帝祠”﹚,和城外磻溪谷中的太公祠及文王殿[5]47。在陕西巡抚离任前一个月,又请旨重修宝鸡“自任家湾起至黄牛铺上”的栈道[5]138。还因祈雨灵验,专门上折“请颁西岳金天宫匾额”[5]123。 5.在文化教育方面: ﹙1﹚监临文武乡试。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和十月,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付与大任,陕西相继举办了文、武乡试。依照惯例林则徐亲自监临考试。在文闱乡试中,林则徐在考试前,他对抽调的考务属员进行了“详加遴选”和“严密扃试”[5]50。在考试中,会同正副主考官,从点名搜检、归号散题、收卷放牌等各个环节严肃考场纪律,保证了7400余名陕甘两省士子参加的这次乡试“无不循规蹈矩,极其恬静”[6]50。由于在“乡试揭晓之后,查出副榜内有一卷朱墨不符”是由登记唱号人员不慎造成的错误,但林则徐自己“请旨饬部更正”[4]64,并受“降一级留任处分”,表现了他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一贯作风。在乡试中,对参加完三场考试的富平县附生刘恒业等8名八旬以上年老诸生依例上奏,“以嘉惠耆儒”[5]83。在武闱乡试中,林则徐“例典试事”,亲临校场。从1500余名武生中,“择其骑射骑射技勇兼优”者,“详加甄别,取中满洲额勒精额十名,武生柳林桂等五十名,刊次试录,进呈御览”[5]222。 ﹙2﹚林则徐的诗作、序文、书法等个人著作,丰富陕西传统文化内容。 林则徐不仅是爱国能臣,也是诗人和书法家。他在陕西写有许多诗歌、序言和书法作品。

文档评论(0)

zippf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