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宝和——岩土工程概念性问题的案例分析.ppt

顾宝和——岩土工程概念性问题的案例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的、片面的、非理性的经验,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停留在初级的感性认识阶段。 凭直观的局部经验处理问题, 容易犯原则性错误。 在理论指导下总结的经验,是全面的、系统的,达到了高级的理性认识阶段,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举一反三。 只有植根于理性的经验才有生命力。 综合判断 岩土工程远不如结构工程严密、完善和成熟, 充满条件的不确知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善性。 计算与实测总有差别,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只能通过分析、归纳、综合,作出判断。 地基承载力、地基基础和基坑设计、边坡稳定、事故调查等一切疑难问题均需综合判断。 综合判断是衡量岩土工程师水平的主要标志。要多谋善断,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入木三分的洞察力, 为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要下一辈子功夫。 案例与教学、案例与理论、 案例与经验、案例与规范 提供鲜活而生动的教材; 聚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宝库; 修编标准与规范的源泉; 创新技术与理论的基础。 岩土工程师素质的培养 工程师素质是岩土工程强国的标志; 认识问题深刻,解决问题准确、简捷; 工程师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职业群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谢谢各位! * 怎样对待规范? 规范要遵守,但不能盲目,基本概念和基本经验不能忘记。 规范的权威性;规范的作用;规范局限性: 1 规范只规定量大面广普遍性问题,不能包含一切特殊问题。 2 规范只规定成熟被公认的经验,争议尚无定论的问题先放一放,继续探索和积累。 神圣化、绝对化,盲目、迷信, 有害。 在理解科学原理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执行。 标准化改革 国际: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强制性条文过渡 解决:“乱”结构不合理,矛盾重复、 “软”约束不力、“低”水平低的问题。 政府主导,侧重保基本: 强制性标准:国标,全文强制,包括引用; 推荐性标准:国标、行标、地标,无强条。 市场为主,侧重提高竞争力: 团体标准; 企业标准。 7 岩溶探测和治理 案例29 长昆客专怀化南站 岩溶的综合探测技术 地质和工程概况 长沙至昆明高铁 怀化南站 第四系杂填土、粉质黏土、黏土,含砾砂,厚一般10~20m。 基岩为白云质灰岩,中厚-厚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强烈发育,全场分布。 岩溶水连通性好,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下渗补给。 填方可能岩溶塌陷。采用低桩板和桥结构,将荷载通过钻孔桩直接作用在完整岩体上,一柱一桩,最大桩长84.0m 地质和工程概况 溶洞埋深3.7~79.0m,洞高0.2~24.30m, 多无充填。 钻孔遇洞率70.9%,线溶率0.36%~48.57%。 地下水位多高于可溶岩顶板。 溶洞大小、深浅和分布极不规律, 单纯钻探无法查明。 结合钻探,采用地震波CT和管波技术, 解决了难题。 探测方法 例如:一个桥墩16根桩 为一组, 纵向桩间距6.0m,横向桩间距5.5m, 4钻孔,取芯鉴定;兼管波探测;兼地震CT激发孔和接收孔,相邻孔间孔透。 地震CT最大孔透距离24.4m,最小16.5m。 发现孔底溶洞依然发育时加深,以最深溶洞底板下10~15m控制,确保孔底完整基岩。 地震波CT 利用射线走时重构岩土波速分布, 坚硬完整岩体波速高,裂隙、溶蚀、空洞低速异常。 波速差异是探测的物理基础。 一发多收扇形系统,组成密集交叉射线网络。 激发深度间隔1.0m,接收深度间隔0.5m, 反演形成被测区域波形图像,划分岩体性质, 确定溶洞、溶蚀、裂隙发育带等的分布。 管波技术 液体与固体相邻,液体振动在界面附近产生沿界面传播的界面波,称广义瑞利波。孔内称管波。 管波在孔壁外一定范围内沿钻孔轴向传播,除在孔径变化、孔底和孔液表面产生反射外,在管波有效探测范围内任何波阻抗变化都会产生反射。 波阻抗变化必是孔侧存在不良地质体( 溶洞、溶蚀、软层、风化带、裂隙发育带等)。 管波能量强、衰减慢,很容易识别。 有效探测半径2.0m,分辨力0.3m,竖向探测精度非常高。 有效探测半径为2.0m,分辨能力为0.3m,具有非常高的垂向探测精度。 有效探测半径为2.0m,分辨能力为0.3m,具有非常高的垂向探测精度。 有效探测半径为2.0m,分辨能力为0.3m,具有非常高的垂向探测精度。 优势互补 钻探:直接勘探手段;但孔径不足一百毫米,“一孔之见”,不能查明洞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