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rationality about the property structur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liu wei, huang gui-tian, li shao-rong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国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经济比重的上升。这一变化是否具有“合理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一重大命题直接涉及到对整个市场化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考察,实证分析显示出,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与市场化的进程、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的高速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展示出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的“合理性”。关于所有制变化所导致的经济主体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契约论和供求论相结合的解析框架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解释。
【摘 要 题】所有制问题研究
【英文摘要】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s started in 1979, china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o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the weigh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s total output has declined, and the weight of various kinds of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uplift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we must judge whether the change ishistorically rational.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reforms, according to our modelestimates, has brought a high chinas averag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has resulted in theimprovement of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specifically, capital productivity. it showed the historical rationality on social productivity. the other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thesis showssufficiently the historical rationality of the ownership earning.
【关 键 词】所有制/合理性/效率
ownership structure/rationality/efficiency
【正 文】
一、所有制变化历史“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上的体现
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国有制比重的持续下降,相应地非国有制经济比重持续上升。据统计,在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中,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净椎比重自改革初期的90%以上,降至1985年的85%,再降至1999年的71.8%,相应地非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比重由不足10%升至14.6%,再升至28.2%;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均余额所占比重,由改革初期的80%以上,降至1985年的76%,再降至1999年的62.7%,相应地非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均余额由不足20%,升至24%,再升至37.3%。
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81.9%,降至1999年的53.4%,相应地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由18.1%上升至46.6%。
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自1978年的77.6%下降至1999年的28.2%,相应地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22.4%上升至71.8%;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自1985年的18%降至1999年的12%,非国有从业人员比重由82%升至88%(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总体从业人员)。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实现的零售总额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4.6%,降至1995年的29.3%,再降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