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美的悖论:《鱼化石》细读
□曹万生
鱼化石
(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
你真像镜子一样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六月四日 一九三六年
卞之琳的一些诗好得太知性,知性到无人识,无人吟,像《距离的组织》,诗者所言与读者所悟互有错失;《鱼化石》迥异,只需细细品味,品下来,其味层层重叠?全诗只有四句,悖论叠出,而又浑然一体,精美绝伦,是为现代诗的精品?
一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意蕴丰富———
“我”是鱼,“你”是水,你“怀抱的形状”就是我,水拥抱鱼,鱼溶于水,可谓形象妥帖?
“我”是一个女人,“你”是一个男人,“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这已超越了鱼水的形象,可谓一种由爱而生的占有欲在身体距离上的体现?因为相互占有的狂乱只有靠实际的吮吸?融合,彼此灵魂和肉体的每一纤毫才能平帖,这也是对“凹”和“凸”的诗意注解?这就有了情感与兴寄,贴切而熨妥,形象而传神,动了读者的想象……
“我”是鱼,“你”是鱼化石,这是本来题旨,想想上两种,本旨已被超越,有了无数意味?
“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慢慢品来,其味复合——
“我”是鱼,“你”是水,鱼融化于水的线条,鱼水交融以至原始意义上的鱼水之欢,妥到实写得帖?
“我”是女人,“你”是男人,“你”柔情似水,“我”在你的柔情中融化,鱼水交融,已不复鱼水,写得深情妥帖,谓为心心相印之琴瑟相和,隐喻意义上的鱼水之欢,让人仿佛感受到了鱼嬉于水,水包容鱼的大欢乐的境界,却又有怨气和遗憾 ,因“我”选择融化的河流,每一秒都在变化着,此水永不同于彼水,水是流动的终要走,而鱼不自由?“往往”二字是一种习惯又或是一种欲罢不能的依赖,写出了情的现在时态的无间与进行时态的无奈?
“我”是鱼,“你”是鱼化石,鱼变成化石后的线条,追忆当年,弱水三千,当年的初恋变成鱼化石,怕又有更多联想?
“你真像镜子一样爱我呢”,悖论导入———
这里的“镜子”,一是水平如镜,鱼在水中,鱼怎样,水就怎样,随物赋形,无间无隔,浑然一体,其爱融融?
生发开来,“我”是“你”眼中的对象——镜子是男人的目光,“你”看到“我”,“我”的一切,“你”都能洞悉,无论身体还是精神,洞若观火无所不晓,个人空间当然是没有的了,这是无己的境界,再作一引申——镜子,让女人着魔的爱物,有镜子的地方就有女人打量和审视自己的目光,但那打量和审视的目光已不是自己的而是“悦己者”或“取悦者”的目光,让人想到男人于镜前为女人描眉的温柔和绵绵爱意,又想到笨女人揽镜自照喃喃自语:“他会喜欢我哪一点?”于是就有了东施效颦的笑话,又想到湖面如镜?海面如镜,鱼融于水中而“我”也嵌入了镜中,但作为自己的我,希望能在接过你手中的镜子的同时听你说一声“这不是镜子”?
再把“你”理解为鱼化石,鱼化石裹着鱼,“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仅是无间无己的,还是永恒的凝固?但“呢”字复杂,没有打问号,它有两个方向:疑问或感叹?感叹当然好明白,那是浪漫主义的由衷抒情,写这种无间?无己?浑然一体的爱的永恒,这与卞氏爱情哲学有异;那就是疑问了?这疑问充满了卞之琳式的机智:第一,你真像镜子一样爱我吗?言对爱的无间之疑,对上述无间?无己?浑然一体爱的质疑,爱是如此,还有否爱?男女个体还有否自己独立的空间?第二,你真像镜子那样爱我吗?言对爱的表里真假之疑?是镜子一样的表面上的爱还是从里到外的真实的爱呢?第一是现代主义怀疑,是对浪漫主义爱的诘问,第二是对命题的现实主义质疑,是对这种爱的真实性的怀疑,无论无间无己的质疑还是表里真假的质疑,都显示出卞之琳想象逻辑的魔力,这也是后面所说的知性的艺术体现,方寸咫尺,情智万里?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悖论中有奇想——
把“你”“我”看成鱼和鱼化石那样简单,是诗题,很切,但字面另有意味?
如果看成恋爱中的男女,是“你”“我”这段感情结束很久后的凝固,回望过去如观一个化石标本;“远了”,距离远了,恋爱中的男女天南地北,空间上的距离如果造成心灵距离,爱已不存,即使近在咫尺,但“你看我时远了”,心灵远了,再也没有共鸣,这鱼化石只是一个过去的凝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