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1,雷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曹禺 第十九章 曹禺   曹禺(1910-1996):是30年代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出现的一位大师级的剧作家。他所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等经典剧目,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的观众中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从此走向成熟。 (附)话剧常识 话剧与中国传统戏剧比较 中国传统戏剧: 中国戏曲的“程式性” 传统戏剧的“虚拟性” 传统戏剧的民族性 作为舶来品的话剧 话剧表演的“生活化” 话剧的“写实性” 话剧的“现代性” 20世纪中国话剧的发展 文明新戏时期 爱美剧时期 小剧场运动时期 :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 剧场戏剧时期 广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话剧时期 第一节、曹禺创作与生平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原籍湖北潜江,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在娱乐场所,他经常与父母一起出入剧场,欣赏了众多戏剧艺术,如京剧、昆腔、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以及“文明戏”,也欣赏了当时一些著名京剧演员的演出,如谭鑫培、刘鸿声、秦哈哈等。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 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杨小楼 武生,戏报上书“小杨猴子”,很能叫座。28岁成为内廷供奉,常在宫中演唱,声誉更隆。1912年,杨小楼首次赴上海,连演40天,戏目不重。1921年,崇林社编排《霸王别姬》,1922年旧历正月,在第一舞台首演。此后,每有大义务戏,总是以杨小楼、梅兰芳的这出《霸王别姬》为压台大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杨小楼再不公演。被誉武生宗师 四大名旦 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1925年参加南开新剧团,开始演戏,演过《压迫》、《玩偶之家》等。   曹禺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南开新剧团是我的启蒙老师:不是为着玩,而是借戏讲道理,它告诉我,戏是严肃的,是为教育人民、教育群众,同时自己也受教育,它使我熟悉舞台,熟悉观众,熟悉应如何写戏才能抓住观众。” 我们把时间闪回到1933年,一个夏天的上午,天气十分闷热。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阅览室里,有一位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的青年学生躲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他已经一个人在这里好多天了,桌子上堆满了书籍、报刊和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这是他多年收集的创作素材和资料。如今他正在整理构思,准备写一个剧本。这位青年学生就是以后蜚声我国文坛的剧作家曹禺。当时,他才23岁。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4年7月的一天,靳以与巴金一起谈论《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巴金说:我们要注意文坛的新人,组稿面要宽一些。靳以便将曹禺的《雷雨》交给巴金。巴金当晚就读完,被深深打动,把剧本推荐给主编郑振铎,在当年《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发表。之后很快由中华同学新剧公演会在日本东京上演,东京神田一桥教育馆发行了《雷雨》的日译本,成为畅销书。 鲁迅看了日译《雷雨》剧本颇为兴奋,对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中国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的左翼戏剧家曹禺。正在东京的郭沫若观看了《雷雨》的演出后亲自为《雷雨》的日译本作序说,《雷雨》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1943年,曹禺在《安魂曲》中饰莫扎特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代表作:《雷雨》(1933) 《日出》(1935) 《原野》(1937) 《蜕变》(1940) 《北京人》(1940) 《家》(1942)(由原作巴金改编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