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繁荣并匮乏着话剧,看上去越来越成为上海这个城市繁荣的组成部分。无论剧目数量、演出场次和票房,似乎都在不断刷新着新的数字。过去的一两年,作为上海唯一的国有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每年有五十几个项目轮番上马,平均一周就有一部新的作品推出上演。而一次半价开票日,一天之内就可卷走将近300万元的票房。即使演出如此频繁,话剧中心的票房依然常常满座。民间力量也不甘示弱,老牌的现代人剧社连推不同的商业话剧演出季,以悬疑剧为主打的新光剧场更是风生水起演出不断,最近还和凤凰传媒合作,推出了持续将近一年的全新演出季。新崛起的锦辉传播坚定地走在商业戏剧道路上,以一部《盗墓笔记》让圈内人咋舌,一年时间连演3轮,在全国15个城市巡演了77场,最后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票房。而投资千万的《盗墓笔记2》首轮演出就达45场,郭敬明《小时代》改编的音乐剧随之又已经在酝酿之中。上海也依旧是话剧演出的大码头。孟京辉、田沁鑫、林奕华、赖声川、王伟忠,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活着》、《青蛇》、《如梦之梦》、《三国》、《宝岛一村》这样的名导大作无不在上海收获全中国最好的市场。明星话剧《喜剧的忧伤》、《大宅门》、《简?爱》也都创下惊人的票房。开心麻花在上海有了固定阵地,常年在上戏剧院有新剧推出。孟京辉甚至盘下了艺海剧院,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先锋剧场,定期轮演自己的作品。然而,繁华背后,商业化趋势明显、原创剧目匮乏,外来戏剧大行其道的同时,真正国际一流的戏剧演出,却因为高昂的成本,无缘上海的观众。从“四大金刚”到审美需求多样化虽然演出剧目和数量依然在每年持续增长。但在看似“欣欣向荣”的市场背后,业内人士都认识到,数量,并不意味着戏剧的繁荣。作为目前国内话剧商演市场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场的成熟和理性却并不尽如人意。早年间,上海最有票房的话剧题材被戏称为“四大金刚”,这“四大金刚”分别是悬疑剧、爆笑剧、白领情感剧和职场话剧。在这其中,爆笑剧数量最多,但悬疑剧却火爆程度持续最长,阿加莎的推理剧每轮上演都一票难求,甚至到了放票日就被一抢而空的局面。现代人剧社的新光悬疑剧场也始终保持着高上座率,福尔摩斯、东野圭吾等悬疑题材作品,也因为良好的票房预期,纷纷被搬上舞台。相比之下,白领情感剧和职场话剧,虽然已没有了当年的盛况,但依然有可观的市场。何念去年的新剧《女人一定要有钱》连演了100多场,在高投入的基础上依然收回了20%的票房回报。其他诸如《面包树上的女人》这样的作品也大有市场。“ 四大金刚”之外,“粉丝戏剧”成为这两年的新热点。在《盗墓笔记》的带动下,《鬼吹灯》、《十万个冷笑话》之类的作品也纷纷问世,瞄准了那些从未走进剧场、但却数量庞大的原作粉丝观众群。不过,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这几年,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开始趋于多样化。除了“四大金刚”依然能大行其道,一些严肃话剧也显示出其受众群的成长。与此同时,孟京辉、田沁鑫、林奕华、赖声川、王伟忠这些名字依然是票房保障,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每一次来沪演出,也都受到观众极大的认可。尤其是北京人艺60周年系列演出以及今年的经典作品《雷雨》来沪,几乎都是一票难求,这也印证着观众在成长,对严肃的精品力作开始有着更多的需求。上海原创依然堪忧几乎所有戏剧从业者都知道,上海是全中国最好的戏剧市场。但上海的本土戏剧,却没有和这个市场相映生辉,呈现出最好的创作面貌。北京和港台戏剧轮番占据上海的市场,外来和尚好念经,其实正反映了本土原创戏剧的弱势。和前几年相比,这两年上海的本土戏剧创作在轻、喜、浅乃至庸俗化上有了不少改观,但整体的创作质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虽然严肃戏剧已经有了市场,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热卖剧目大都是西方当代经典,或是普利策托尼奖的获奖剧目,或是西方畅销小说改编而成,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伦敦西区或百老汇热演的最新西方作品。在各种经典翻译剧的“围剿”下,上海原创戏剧几乎一败涂地,不仅数量少,大部分作品也都票房惨淡。在观众看来,翻译剧有质量保证,而原创作品则有很大风险。这样的惨败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必然的。原创参与者的稀少,导致剧本质量实在难以保证。在某一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委会的剧本讨论会上,十二个剧本中,只有一个是原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副总经理喻荣军因此感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每年能收到3000多个原创剧本,而相形之下,我们的原创力如此薄弱!他呼吁:“希望更多的人与写剧本发生关系!”现代人剧社团长张余则表示,现在购买一个翻译剧剧本的成本并不高,而要找人写原创剧本的成本也不低,质量却实在难以保证。在现在翻译剧市场大好的情况下,原创话剧更是要敲响警钟。“国内这两年排了这么多原创音乐剧,但真正能演200场的却还是《妈妈咪呀!》。我们真的要好好学习国外的戏剧创作,包括他们的政策环境。”相形之下,北京这两年涌现的原创作品和新生人才却颇有源源不断之势,虽然质量也同样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