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养颜美容 用刮板凹陷边缘在面部按肌肉走向朝一个方向刮拭,每天1次,手法宜轻柔,刮至皮肤轻微发热或稍有红晕即可。如面部皮肤干涩,可以温水洗面后,保持面部湿润,再用刮板刮拭。 前额部位:分别由中间向左右两边刮拭。 外眼角部位:从胆经瞳子髎向耳上方发际处刮拭。 眼睛周围:从膀胱经睛明沿上眼眶经鱼腰向胆经瞳子髎刮拭,再从睛明沿下眼眶经承泣向瞳子髎刮拭。 鼻部:从大肠经迎香分别向两侧耳前刮拭。 口唇部位:从督脉人中及任脉承浆分别向两侧胃经地仓刮拭。 下颌部位:从胃经大迎分别斜向外上方刮至两侧颊车。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俗称“拔罐子”、“吸筒”,《本草纲目拾遗》称作“火罐气”,《外科正宗》又叫“拔筒法”。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治病范围从最初的用以吸血排脓、治疗疮疡,发展到内外妇儿各科多种急、慢性疾病,常与针灸配合使用。 一、可吸拔病邪外出,顺势而治; 二、刺激腧穴,以通经络、调气血; 三、刺激皮肤,以调理营卫。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和温热等刺激,使患者局部或全身产生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使疾病得到治疗。 用牛角、玻璃、塑料、竹子、陶瓷、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圆筒形扣吸器具,是拔罐的主要工具。罐具根据材质分,主要有玻璃罐、竹罐、角罐、陶瓷罐、金属罐、橡胶罐、生物陶瓷罐、塑料罐等;根据排气方法分,主要有抽气罐、挤气罐、双孔玻璃抽吸罐等;根据功能分,主要有电罐、磁罐、药物多功能罐、远红外真空罐、红外线真空治疗机、复合罐具等。 临床较常用的罐具是用作火罐的玻璃罐和用作水罐的竹罐。 辅助工具有:止血钳,75%乙醇棉球,95%乙醇棉片,0.5%~1%碘伏棉球, 84消毒药液,易燃软质纸片(卷),点火用具,煮竹罐的消毒锅,镊子,多层干毛巾,干棉球,消毒棉球,一次性消毒针,消毒敷料或创可贴,无菌敷料,烧烫伤常规处理药品,开水,血压器,凡士林、医用甘油、润肤霜或温水等润滑剂,三棱针,1寸和1.5寸毫针 1.罐具选择: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 2.部位选择: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3.体位选择: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环境要求: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温度适宜。 5.消毒:包括罐具消毒、部位消毒和医者消毒。 罐具一般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即可;竹制罐具可煮沸消毒;对于被血液、脓液污染的罐具应每个患者专罐专用,并用浓度为2000 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10小时后方可再次使用。 拔罐的部位应保持清洁,应用针罐法时,要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 施术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医用乙醇棉球擦拭。 火罐:火罐法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以拔罐的方法。 1.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乙醇棉球,点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另一手持止血钳将燃着棉球的立即伸入罐内,快速摇晃1~3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投火法: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3.贴棉法:将直径1~2厘米的95%乙醇棉片紧贴于罐内壁适当位置(以中部为宜),一手握罐体,另一手伸入罐内点燃棉片,然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水(药)罐 水罐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通过蒸汽、水煮等方法加热罐体,然后扣拔于人体的方法。 水煮法: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罐口朝下)夹起,迅速用多层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扣吸于施术部位,然后轻按罐具30秒左右,令其吸牢。 蒸汽法: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汽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入罐内2~3分钟后取出,然后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抽气罐 抽气罐法是指用抽气筒或其他方法抽吸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以拔罐的方法。 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筒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肤上。 其他罐法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单纯拔罐法: 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动作要迅速而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留罐: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走罐:先在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