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课程框架(32个学时)
篇 章 课时 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1章 城市与城镇化 2 第2章 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2 第3章 城乡规划体制 2 第3篇城乡空间规划 第10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2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2 第13章 城市总体规划 2 第14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2 第4篇城市专项规划 第15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4 第17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2 第18章 城乡住区规划 6 第19章 城市设计 4 第20章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2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城”是指防御性的构筑物,“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卫民”。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与“市”逐渐合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开始出现成为古代的城市。因此,“城市”一词被用来表示这种集政治权利和贸易活动于一体的人口集中聚居地,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经济中心。
英文:urban(城市、市镇),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2、城市的定义
相关学科理解:
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社会学——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
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城市构成的三要素:
3、城镇设置的标准
(2)设镇标准1984年民政部规定的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二、城市的形成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劳动大分工。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生产能力,只能像其他动物一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靠采集自然界的果实、捕食猎物来勉强充饥,因此哪里食物资源多到那里去。原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上古穴居野处,圣人易之以宫室”
“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拈嫁粟,幕栖树上,故名已曰有巢氏之民。”
在长期与自然斗争中,人类创造了工具,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但渐渐的,人类掌握和种植周期性收获植物和对野生动物的驯化等,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以群体为单位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一旦因生存需要在某一个地方永久性的停留下,最早的定居形式——原始的聚落也就产生了。考古学发现,原始的聚落大约出现在距今15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此后,在距今12000年至10000年前左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人类完成了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到新石器时代,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伴随着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家畜驯养技术的掌握使人类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这意味着不用再依靠移动来获取食物,另外作物的定点种植和剩余粮食的储藏都需要生活地点的相对固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使人类的居所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最初的原始聚落。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剩余产品使私有制成为可能,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出现的,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发祥地,尽管城市产生的年代有先有后,但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是相同的。
三 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
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大都市连绵区、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2、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
(1)农业时代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免费阅读).ppt
- (11-1)海事中的人的因素-序言..ppt
- 城市绿地规划第六章3节(免费阅读).ppt
- 城市绿地规划之厦门.ppt
- 城市群突破:对贵州优化城市(镇)空间布局的思考.doc
- 城市营销在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经营过程中的应用探索(论文).doc
- 城市规划013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价.ppt
- (上课)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上课课件)..ppt
- 城市规划—综合适建性分析.doc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CECS194-2006 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图集 conv.docx
- DB22_T2941-2018_种鹅场小鹅瘟净化技术规程_吉林省.pdf
- DBJ13-63-2005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 conv.docx
- DB22_T2942-2018_朝医辩象规范_吉林省.pdf
- CECS156-2004 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图集 conv.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