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发展差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南方与北方 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部地带的 差异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国北方与南方是针对东部地 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无 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 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0℃ *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经济水平差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南方与北方 西部大开发 自然条件的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目的.优势.劣势.意义 区 域 发 展 的 差 异 东中西部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 西 部 经 济 地 带 中 部 经 济 地 带 东 部 经 济 地 带 10个 9个 12个 黑 内蒙古 吉 晋 豫 鄂 湘 赣 皖 新 藏 甘 青 陕 川 云 贵 渝 宁 辽 冀 鲁 苏 浙 闽 桂 粤 琼 京津 沪 10个 9个 12个 较低 较低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低 较低 较高 发展水平 薄弱 较薄弱 雄厚 经济基础 较差 较优越 优越 自然条件 划分依据 川渝黔云藏陕甘宁青新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范围 西部经济地带10个 中部经济地带9个 东部经济地带 12个 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 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发展迅猛 发展机遇 较低 较高 科技教育水平 较低 较高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经济发展水平 中、西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项目 (2)产业结构差异——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工业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产业结构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地带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全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三>一 东<全国<中<西 东>全国>中>西 东>全国>西>中 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 工业化差异 图为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 看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城市密度高于中西部 城市化差异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较小 较大 城市密度 较低 较高 城市综合实力 较低 较高 城市化水平 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结构 较低 较高 工业产值 相对滞后 较快 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地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东部地带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放的差异 (1)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