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减隔震技术的适用性和云南推广模式研究.doc

建筑减隔震技术的适用性和云南推广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减隔震技术的适用性及在云南推广模式研究 张 维( 孙 静 甘祖兵 普万里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式中,T(f)为减隔震系统振动传递系数,k是有效弹性系数,M是系统的总质量,b是阻尼系数,f是振动频率。 由上式,当时,随f的增加,T(f)由T(0)=1开始上升;当时,T(f) 随f的增加迅速下降。传递系数最大时对应的振动频率为:。可见,系统对高频振动迅速衰减,当T(f)>1,即f >f0时,系统具有减振作用,只要保证系统阻尼系数足够大、总质量和有效弹性系数足够小,减振幅度可达60%~90%,即可减少地震破坏力60%~90%。 2.2 建筑减隔震技术经济适用性分析 我们通过经典教科书的一个算例[4],分别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减隔震技术和传统框架抗震技术进行造价对比,来说明建筑减隔震技术的经济适用性。 该建筑是位于9度设防区,Ⅲ类场地上的4层钢筋混凝土教学楼,长34.2米,宽9.3米,层高3.6米,总高度34.2米,建筑面积1290平方米。经计算采用18个叠层橡胶支座,以框架造价每平方米1500元[5],物料消耗及概算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非)减隔震技术建筑应用物料消耗及概算对比表 对比 主体结构 用钢量(吨) 隔震顶层 用钢量(吨) 基础(桩+承台) 总费用(元) 隔震支座 总费用(元) 减隔震 62950 6610 185960 73600 传统框架 92270 0 179960 0 以每吨钢材5000元计算,根据四项综合,应用减隔震技术相比传统框架结构,理论上在结构土建部分造价节省每平方米47元,节约百分比为5%。另外,根据云南洱源中学教学楼和云南防震中心综合楼建造实际,两栋建筑主体结构部分造价节约分别是每平米46元和每平米35元,节约百分比分别是5%和4%,从实证上也充分说明了建筑减隔震技术的经济适用性。 3 云南建筑减隔震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目前,虽然云南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已达600多栋,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6],但减隔震建筑技术应用面积不足建筑工程面积的万分之一,有必要对云南建筑减隔震技术推广模式进行研究。 3.1 建筑减隔震技术商品型推广模式 商品型推广是指由实物流转而引起的技术推广。从技术哲学角度看,以生产手段和劳动产品形态出现的实物,都是特定技术的物化,都能从中反应某种技术的存在。建筑减隔震技术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推广,是通过出售减隔震核心部件“叠层橡胶支座”来实现实物的空间流动或转让,这是所谓的“硬”推广。主要体现为建筑减隔震产品安装设计及施工、隔震装置托换、隔震监测系统的综合成套设备出售等。 3.2 建筑减隔震技术服务及延伸型推广模式 服务及延伸型推广是指技术技能、经验和方法等精神范畴,不依赖实物的转移、直接传播和流动所引发的技术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推广,是建筑减隔震专利技术、技术诀窍、信息情报等知识形态的商品持有者进行技术咨询、许可、交易、投资建厂实现成果推广,这是所谓的“软”推广。主要体现为建筑减隔震个性化方案咨询、设计,核心部件产品性能及质量检验,技术持有者异地直接投资进行产品研发、生产。 3.3 建筑减隔震技术人力资源型推广模式 人力资源型推广是由人力资源流动而进行的成果推广,由于技术无论呈现何种具体形态,其核心都是以人为终极存在的,技术为人所发明,被人所掌握和应用。因此,建筑减隔震技术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推广,是建筑减隔震专利技术、技术诀窍、信息情报等掌握者,通过异地迁徙、调动、招聘、交流往来、培养等实现技术在异地的推广,包括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示范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是所谓的“本地化”推广模式,是建筑减隔震技术推广模式的高级形态,但这种模式需要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进行。 目前,对于地震设防区标准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民居聚居区,宜用商品型推广模式,多采取政府示范工程的形式开展建设;对特定地质构造和民族特色的个性化的设防区,宜用服务及延伸型推广模式,市场化的形式较多;而提高区域的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增强技术应用的力度,宜采用人力资源型的推广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应以某种模式为主导并兼容另外的模式,或采取混合模式,以求达到最大效果。 4 结论和展望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均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其以上地区,其中,9度设防区3个、8度设防区56个、7度设防区57个、6度设防区13个,云南城乡建设抗震设防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建筑减隔震技术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不但不会增加成本,还可使建筑物节省造价,只要采取适宜的推广模式,将为云南依靠科学技术防震减灾,实现以科技主动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