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谢在全民法权论4.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留置权(之一) 【类目书名】民法物权论(下册) 【类名】民法、商事法 【著者】谢在全 【书名】民法物权论(下册)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版本 【页号】847—873 【责任编辑】张越/党亚萍 【封面设计】王颖      第一节 序说 一、定义 留置权者,谓债权人占有其债务人之动产,而具有法定之要件者,于未受清偿前,得留置其动产之法定担保物权(928)。 例如甲之录音机故障,乃持交店修理,修毕后,乙对甲有给付修理费之请求权,甲向乙请求交还录音机时,倘甲未偿还修理费,乙即得留置该录音机而拒绝返还,乙即为留置权人,甲为债务人, 录音机即系留置物是。 兹据第928条规定,分析留置权之意义如下: (一)留置权为以债务人之动产为标的物 留置权之标的物在外国立法例上,虽有以不动产与动产充之者(日民295),但“民法”则仅以动产为限, 因之不动产或权利均不得为留置权之标的物,此与抵押权、质权大异其趣。且此项动产以属于债务人者为限(不同意见,详后述)。此与其他担保物权均得以第三人之物为标的物者,更属截然不同。 (二)留置权为于法定要件下得留置债务人之动产 债权人之留置债务人所有之动产,必须具备法定之要件。所谓法定之要件,其主要者即为第928条所定:(1)债权须已届清偿 ──────847页────── 期。(2)债权之发生,须与该动产有牵连之关系。(3)其动产非因侵权行为而占有。其详容于留置权之成立要件中说明,此亦足以表示留置权之成立,与其他担保物权得依当事人之意思而设定者,殊异其趣。 (三)留置权为于债权未受清偿前得留置债务人之动产 留置权主要效力之一为留置效力(权能),即留置债务人之动产,剥夺其利用权,以造成债务人心理压力,情感上之厌恶,而迫使债务人清偿其债务。所谓留置者,即占有扣留债务人之动产而拒绝返还。是以占有债务人之动产,不仅为留置权之主要内容,且为留置权之成立与存续要件。 (四)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 债权人于有留置权时,不仅对于标的物具有留置权能,且于具备一定条件时,并得将留置物予以变价,以优先清偿其债权,亦即具有变价与优先受偿权能。可见“民法”上,留置权具有担保作用,为担保物权之一种,甚为显然。此项担保物权,债权人于法定条件具备时,即当然得主张之,无须由当事人之事先设定,故为法定担保物权。又留置权仅由法律规定而发生,不得由当事人依其意思而设定,此与其他担保物权有意定担保物权存在者亦有不同。 二、沿革与社会作用 按留置权系源于罗马法上恶意抗辩以及诈欺抗辩之拒绝给付权。在罗马法上,债权人如对债务人亦负有债务,债权人未清偿自己所负之债务,却请求债务人履行其债务时,倘足认为已违反诚信原则者,债务人即得行使上述抗辩权,拒绝履行其债务。此种以公平原理为基础之拒绝给付权,仅系一种人之抗辩,乃对人之权利,且系分散规定,而无统一之制度。然此种原理其后深深影响大陆法。大陆各立法,乃致力于将罗马法上述各种拒绝给付权之规定予以统一,树立独一之制度。惟各立法所采择之方式,仍未尽一致。法国民法最接近罗马法之传统,仅有债务人各种拒绝给付权之规 ──────848页────── 定,而未设统一之留置权专章,可见立法当时对此种拒绝给付权,系以债务关系处理之。惟法国学者一般亦由此等规定中,综合出若干根本原理,作为一个独立权利而谓之留置权。而德国民法则将留置权,迳规定于债编总则中(德民273、274),以基于同一债之关系所生两对立债权间之拒绝给付权构成之,其债之性格甚为明显。除此以外,德国民法尚承认双务契约效力下之拒绝给付权(德民320)、 同时履行抗辩权与占有效力下之拒绝给付权(德民999至1003参照),但此均非物权。 瑞士民法,则进一步将留置权与质权并列(瑞895至898参照),性质上与动产质权无异,同具有留置权能与优先受偿权能,另在债务法中规定同时履行抗辩权(瑞债82),作为双务契约之效力。留置权之担保物权性质至此遂完全形成。日本民法虽亦设有留置权专章,并作为物权处理之,然留置权人仅有留置效力而无优先受偿权,是与瑞士民法有其不同处。“民法”受大陆法系之影响,综合瑞士与日本立法例,设留置权,并规定于物权编中,且赋予留置权能与优先受偿权能,另在债编规定同时履行抗辩权(264),可见“民法”系将留置权定为担保物权之一种。 此项立法体例上与日本同,而留置权之理论结构则与瑞士民法相通。(注:自法制史上之演变观察,留置权是由债权而向物权发展,但外国之判例与学说又有向抗辩权理论构造上发展之趋势与倾向。日本实务上认为债务人请求返还标的物,而债权人主张行使留置权时,法院并非为原告败诉之判决而系命

文档评论(0)

sd44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