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失去了成为互联网领袖的机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后失去了成为互联网领袖的机会 对于互联网以至中国商业而言,他们姗姗来迟。 他们已不太可能取代70和60年代的人成为主流商业规则的制定者或标志性人物。 为什么中国的80后里出不了扎克伯格和Lady Gaga? 该给80后“松绑”了。 自从2006年一篇《生于80年代》的文章开始,80后这个名词流行并红火了整整四年。这就像是同样在互联网火热了多年的另一个概念“Web2.0”,越被开发(炒作)就越有价值,各种利益冲撞和纠缠到一起。于是,真相越来越难以看清,插科打诨甚至不可告人的就多了。 对于Web2.0,既有程炳皓那样的短期内把社交网络做成了,也有方兴东那样的被博客给忽悠而栽大了;既有腾讯那样的表面上不发言但实际上是集大成者的2.0鼻祖,也有新浪那样的硬生生把博客这种2.0做成1.0也成了;既有心平气和坐怀不乱而后坐地分金的风投,也有就冲着一个概念而损失惨重的“疯投”。 80后又何尝不是一样? 这股大江大水里面,既有脑子算清醒的李想一类,炒作自己,提高知名度,趁机四处挖人打造团队,而后风光套现;也有脑子半清醒但马步不稳的高燃一类,炒作了高调了有了知名度,可被VC骂成“用公司资源包装自己”被赶出门庭。 既有脑子糊涂,就算有根基也给败了的郑立一类,顶不住压力,抗不住诱惑,被邪道拐了去;也有既无根基,脑子也半清醒的董思洋一类,趁80后火了,于是拼小命地给自己贴金自吹自擂,最后被媒体揪出来说是一个骗子。 80后里大是大非把握不住,心浮气躁,人不在少数。 所以给80后松绑,就是不要搞连坐。高燃站不稳马步,不是所有80后都站不稳马步;郑立摔跤了,不是“80后偶像集体坍塌”。戴志康鄙视传统教育方式,不意味着所有人不读大学创业都有戏;李想做汽车之家比做泡泡网更NB,不表示所有人的第二次都会比第一次更成功。 不过“松绑”的更重要意思,是不要把80后看得太高。有个词叫“捧杀”,爱之足以害之。就算屹立不倒的李想和戴志康,再加上近两年新浮出水面的刘松琳和汪海兵,也远未能成为这个时代主流商业的规则制定者或者标志性人物。目前的事实是,就互联网而言,80后已经基本失去了成为或者取代马化腾、陈天桥、李彦宏这些一线领袖的机会。 为什么? 李想:时机很重要 李想为何弃守泡泡网? 时运:2007年上市泡汤,团队人心要散了; 诱惑:出手阔绰的投资者愿以泡泡网上市的PE值投资,团队还可持有股份; 认命:面对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李想认为不可能后来居上,时机过了 李想的泡泡网作为数码产品导购门户的行业老三,在2008年接受了澳洲电讯的控股。也就是说,泡泡网最大的主人,已经不是李想。而且,在澳洲入股后,李想的主要精力也不在泡泡网,而是做了一个新业务——汽车之家。多年运营的泡泡网留给他人打理。“等于是卖了”,很多业内人会用这个字眼。它跟“弃守”是一个意思。 这自然不会是李想的首要选择。但他有一前一后两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2007年开始,已经有几千万收入和一定利润的泡泡网想尽一切办法要上中小板,或者至少是创业板。整个团队都已经翘首以待:上市成富家翁。但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在2007年骤然变化,形势急转。上市泡汤了,但早已被上市激发起来的兴奋的人心却难以被抚平。当时的情况是,群情愤懑,泡泡网第三大股东邵震套现走人,走之前已经对李想恶言相向。这就像是喊上市喊了十年的金山,每一次上市泡汤,都会走一拨人。李想感觉到“团队要散了,没退路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投资商出现,愿意给泡泡网上市的PE值,而且,整个团队还能持有一定的股份,在这个架构下继续做事业。李想说:“换成是你,你做不做?” 就是这个关卡逼李想走上“卖掉”这条路。也许背后的终极原因可以归结到泡泡网和李想自身的条件不够去,但是,最直接的那个原因就是:突然颓废的2007年,也就是“时机”二字。 但为什么李想没有继续在泡泡网,而是另起一摊?这关系到第二个难点。 很简单的一个判断:李想认为,泡泡网没办法后来居上,超过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它们两家每天工作12个小时,我不能让员工工作14个小时,那会死人了。我们做的事都一样,资源都一样,都干12个小时,但是时机不一样,它们有先发优势,并且数码产品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过了这个点,我累死也超不过它们。” 但同时李想发现,其实同样的付出和同样的经历,在另一个市场,就完全有机会做成第一。因为这个市场,正在经历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规则需要重新确立,而不再是数码产品市场上那样“老大制定规则,它做蠢事我就必须跟着做蠢事,比如为卖广告就要做一堆的公关配合”。 这个市场就是汽车。所以李想干干脆脆地放弃泡泡网,全力投入汽车之家。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李想的判断。汽车之家2009年成为行业的绝对老

文档评论(0)

hebaidid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