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历史转轨 人性善——人格平等 德治——职业道德 信义——信用 群体价值——团队精神 智慧——系统思维 艺术——策略 制作人:某某 课程:管理学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 ⑴西方中心论: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 原因:1.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了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也就有了管理。 ⒈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 化背景 经历数百次改朝换代,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分裂,但历代统治者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进行着有效控制和管理。 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都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国大都土崩瓦解了 ⒉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历史有许多大型工程 一、万里长城 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⒈中国在其漫长历史中,所经历战争多,规模大 战争推动了如何治理军队,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孙子兵法》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提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处理国家、社会、家庭及其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国外,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深受其影响,从东方文化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如引进儒家的家庭观念,扩展到企业家庭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微观管理的制生学 宏观的治国学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1.顺道 2.重人 3.人和 3.守信 4.利器 5.求实 6.对策 7.节俭 8.法制 1.顺“道” 管子:“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司马迁: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 顺“道” 主观指治国理论 客观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重人 重人心向背 重人才归离 1.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 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治生学角度 春秋时发明木作工具的鲁班,汉代发明二牛耕耘法和三教条播器的赵过,对纺织技术有贡献的元代黄道婆 2.重人 3.人和 含义: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作用: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求和关键:在于当权者 举例:唐太宗不仅重用拥护自己的人,还重用反对自己的人,如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的魏徴,正因为唐太宗广泛团结人才,贞观之治才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4.守信 孔子: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 治生角度:成功的商人多是信誉高的人 举例:民代徽商唐祈,其父曾借某人钱,对方借据丢失,唐祈照付父债,后来有人捡得借据,向唐祈讨债,他又照付 5.利器 6.求实 含义: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量力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如指挥作战 时空原则:办事要注意时间和地点等客观条件,如守株待兔 7.对策 运用智谋应对而取胜 要点:1 预测 2 运筹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范蠡故事(陶朱公—商人的祖师爷) 市场行情预测: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民谣: 早知三天事,富贵一万年 系统运筹案例 田忌赛马 空城计 三国赤壁之战 8.节俭 作用:凡国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 9.法制 一、明法(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 二、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典故:舜调解纠纷 舜调解纠纷 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间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 韩非点评 “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己者,以有尽遂无己所止者寡矣” 倡法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