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 知识分子2016-10-18 10:33:23 ?韩春雨任教的河北科技大学门口。摄影:陈晓雪 内文提要: 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争议考验科学界 编者按: 5月初,《知识分子》以国际科学媒体的标准,第一时间报道依据国际科学同行评议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韩春雨论文以及当时多位科学家评论,并说明其是发展了荷兰科学家的工作。此后,国内媒体和单位纷纷跟进,因为没有新的工作进展,《知识分子》未继续报道。从网上开始有声音质疑韩春雨文章结果,《知识分子》一直保持追踪国内外学术界最新的动态,但不依据私下匿名来源为主作报道,直到13位中国科学家公开实名发言后,《知识分子》才有可以较为完整、公开的事实可以报道。 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争议历经数月之久,至今虽有多方表态,但仍然没有迹象显示很快会得到解决。如何在学术规范下寻找解决之道,是摆在中国科学界面前的重要挑战。 10月10日晚,12位科学家实名呼吁调查(后增加一名科学家),《知识分子》当晚连线韩春雨,并于第二日中午赶赴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实验室面访。当天下午,我们来到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孙鹤旭的办公室,遗憾的是,孙校长拒绝回应任何问题。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学通过河北新闻网发布了一份“关于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情况的回应”,声称“已经有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但未披露更多细节。 面对科学界多位同行的滚滚质疑,韩春雨所在大学呼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这一争议? 《知识分子》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在内的多个科学家已经在汇总各自实验室测试NgAgo的实验数据,将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提交联名文章,反映无法重复或再现韩春雨实验结果的情况。此举或将推动学术期刊方面启动相关调查。 韩春雨多次强调“大约20天左右”会有重要进展,我们拭目以待。科学发现必然是真实的,且可以被其他科学家重复、验证和理解。可以确定的是,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争议终将水落石出,科学的严肃性必然得到维护。 《知识分子》在刊出韩春雨专访的同时,也将编辑部向学术界不断求证的过程详尽披露,以期忠实记录这一段终将写入历史的中国学术生态节点性事件。 撰文 | 陈晓雪、李晓明 责编 | 徐可 ●●● “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韩春雨这番针对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的话,10月10日早上出现在《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一文中。 当天晚上10时47分,中青在线率先报道了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等12名学者实名公开他们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其实验方法“让人怀疑”的消息。 15分钟后,在与《知识分子》的电话连线中,韩春雨表示不希望公布重复出他NgAgo实验结果的实验室。他表示,“学校(指河北科技大学,编者注)跟我一样,是明确知道哪几家(实验室)做出来了,和实验室都有接触”,“我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但过一阵你会知道”。他补充说,“担心他们受到媒体骚扰”,“我不能让人家当挡箭牌”。 “别人认为这对我是一个信誉危机,我不认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学术问题。他们(指声明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说做不出来,我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不涉及信誉危机。”韩春雨在电话中说。 将近1小时的通话结束后,韩春雨说自己还要接着做实验。次日(10月11日),《知识分子》应约来到位于石家庄槐北路43号的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实验室。中午时分,韩春雨接受了《知识分子》的访问。 ?槐北路43号,韩春雨任教的河北科技大学门牌。摄影:陈晓雪 自称两次重复,“我的实验没问题” 在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实验室二楼的一个会议室,不等《知识分子》提问,韩春雨首先表明态度:“重复率低和不能重复是两码事,重复率低不代表不可重复。这两个是本质的差别。” 他进一步表示,“小保方晴子那个(实验)是全球没有一家做出来,然后学术委员会才介入调查,而我这个是明明有人能做出来,我们学校其实还找过其他几家实验室,有确凿的证据,因为(他们)是做出来感兴趣来联系我们,然后我们有一些技术、有一些改进,可以跟他们分享。” 据韩春雨讲述,自己是在7月份听到国内外大面积不能重复自己文章结果的事情,也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当《知识分子》追问“错了”的含义, “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假阳性结果”,韩春雨解释说,但强调“这个得用实验来说明。我现在基本能确定不是我实验室材料的事,发文章用的实验材料是没有问题的”。 韩春雨否认此前曾对《科技日报》记者讲过,自己“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科技日报》10月10日报道),而称“目前没有收到(《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要求做可重复实验,(编辑部)也

文档评论(0)

baiwei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