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I-德汉互译素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汉互译 二学位德语专业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LI Xin 一、什么是翻译? 翻译的定义 所谓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即出发语言)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即归宿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转换过程。 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这就是翻译。 “一种语言”=原文,出发语言(Ausgangssprache - AS) “另一种语言”=译文,归宿语言(Zielsprache - ZS) 翻译是不同民族思想沟通的桥梁 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虽有助于人际间的沟通,但难以准确完整地表达思想。 翻译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活动,如写文章、作报告,演讲等。 翻译的定义“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表明翻译具有两重含义:1)语言具有可译性;2)翻译是中介手段,即翻译具有桥梁作用。 语言具有可译性 凡是用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和事物,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可译性。 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虽然不同,但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共同的。例如: Come in! 英语 Entrez! 法语 Adelante! 西班牙语 Herein! 德语 进来! 汉语 虽然这些表达存在某些细微的差异,但都反映出具体场合下人们想事的方式,即:有人要进来,房门没有闩上或落锁,可以让他进来;而叩门者也就随着应声推门而入。 翻译不是简单的机械性工作 翻译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只能是出发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翻译不可以有译者自行发表意见或任意创造,分寸上要既无“不及”,也不“超越”,要恰到好处地“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即起到好的桥梁作用。 二、中外翻译史简述 翻译在中国 翻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史记载的最早翻译活动可上溯到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20)以前。这个时期,随着和邻国的交往,开始有了翻译活动; 东汉(公元25-220)至唐代(618-907),翻译活动以佛经翻译为主。而佛经翻译在唐初曾盛极一时,国家在长安设立译场专门翻译佛经。 中国古代杰出的翻译家 – 释道安(314-385) 中国古代杰出的翻译家 – 鸠摩罗什(344-413) 中国古代杰出的翻译家 – 唐玄奘(602-664) 我国翻译的“新学”时代 明万历(1573-1620)到清晚期(1850年延续至五四运动前),我国翻译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翻译家有徐光启(1562-1633),严复(1853-1921)和林纾(1852-1924)等。 这一时期的翻译将西欧各国的现代科学、哲学和文学作品介绍到我国,对我国学术思想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徐光启(1562-1633)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合作,译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 严复(1853-1921)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曾留学英国,任京师大学堂校长,最早翻译了《天演论》、《原富》(über den Wohlstand der Nation)、《法意》(Vom Geist der Gesetze)等重要西方政治经济学著作。 严复选材严谨,翻译态度认真,翻译思想上有着完整的系统的理论,首倡“信、达、雅”的主张,对翻译界影响很大。 林纾(1852-1924) 林纾本人不懂外语,由别人口述原文内容,他作笔录,用古文译出一百七十多部欧美文学作品,其中不少为世界文学名著,如《巴黎茶花女遗事》(Die Kameliendame)、《黑奴吁天录》(Onkel Toms Hütte)、《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魔侠》(Der sinnreiche Junker Don Quijote von der Mancha)等。林纾主张意译,删减、增添、遗漏的地方很多,但译作文笔流畅,深受当时读者的欢迎,影响很大。 五四时期的翻译 五四运动后,我国的翻译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翻译内容主要以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为标志。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发表于1920年(译自日文本,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根据德文本合译的译本在延安发行); 《资本论》,郭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