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2届考历史 1-2《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单元测试20 人民版必修2.docVIP

云南省2012届考历史 1-2《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单元测试20 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测试20: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解析:“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两市的范围;“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的限制;“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为繁华的商业区,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两市。 答案:D 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 解析: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业发展过度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所以说重农抑商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3.《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解析:封建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不会考虑人民利益,天子举行各种亲耕仪式,仅仅是为了表示自己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一切的根本。 答案:A 4 明清统治者推行的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 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 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A、B、C三项都成立,但都不是“最大影响”。从长远看,闭关政策隔断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这才是最大的影响。 答案:D 5.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瓷镇(景德镇)……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看出流动人口多,制瓷业发达,从“瓷镇(景德镇)上佣工”表明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劳动关系),不包含③的信息。 答案:D 6.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  ) A.春秋 B.秦汉 C.唐朝 D.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图片中可知,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应是在北宋时期,故选D项。 答案:D 7.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逐渐兴盛。②③④均是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①叙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答案:D 8.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常见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代 B.唐代 C.清代 D.汉代 解析:材料反映了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对经商亦很重视,“营商好”,故选C项。 答案:C 9.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C 10.在我国古代,封建政府为了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征收(  ) A.盐税和铁税 B.关津之税和市肆之税 C.盐铁税和关津之税 D.茶盐税和市肆之税 解析: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