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拯救黄河》解说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专题片《拯救黄河》解说词治水:从三门峡到小浪底 穿越了陕晋峡谷,切割了黄土高原的黄河,泥沙俱下,灾害频仍。黄河变清,黄河安澜,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年之梦。“万山不隔中秋月,百年复见黄河清”。千百年来,人们祭祀、人们祈盼,人们铸起巨大的铜牛,一东一西,锁住黄河。然而,黄河依然是黄河,灾害也依然是灾害。这两只锈迹斑斑的铜牛,在河床的泥沙中沉睡了上千年,它们是黄河泛滥的历史见证。 远古时代的大英雄大禹承担起治黄的重任。涛涛黄河流经了潼关古渡,却被中条山和华山一左一右阻拦了它的畅通,大禹抽出斧头,连砍三斧,劈出了人门、鬼门、神门,黄河穿山而过,哺育了中原儿女。人们用中条山的“中”字和华山的“华”组合起来,命名黄河流过的地方为“中华”,而三门峡正是中华腹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儿女就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圆自己的河清之梦。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到了铜瓦箱决口地点,在黄河岸边久久徘徊,对流传在河南陕县一带洪灾民谣“道先二十三,黄水上了天,冲真太阳渡,捎带万锦滩”感受颇深。为了治理水患,国泰民安,他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为落实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亲自组织研究治黄问题。究竟在哪入手呢?水利学家捧上了一摞又一摞沉甸甸的历史资料。 在三门峡建一座水库的设想,早在30年代就提出来了,日本人研究过,美国人也研究过。但由于担心泥沙淤积和库区淹没损失都很大,而未作结论。1954年苏联专家竭力推荐在三门峡建高坝大库的方案。日本人、美国人和国民党政府干不成的事,在苏联帮助下的共产党政府一定能干成。 1955年,国务院的一位副总理在怀仁堂向全国人大代表们宣布,将在三门峡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高坝水库,水库建成之后,在座的代表和全国人民就可以在黄河下游看到几千年来所梦想的那一天———海晏河清!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长875米的大坝横空出世,截断了涛涛黄河。 千年泛滥的黄河被制服了,千年浑浊的黄河似乎开始变清了,人们欢呼根治黄河的伟大胜利。三门峡成了新中国的骄傲,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了大跃进的颂歌。1960年制版的二元人民币上印有雄伟的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然而,黄河毕竟是黄河,它不但没能变清,滚滚泥沙还大有淤满三门峡之势。蓄水仅仅一年半,就有15亿吨泥沁沙铺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形成拦门沙。回水倒灌渭河,渭河流域水位全面抬高,渭河河床也高出地面5米。800里秦川的千里沃野出现了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浊水继续西侵,危及西北文化中心古城———西安。 而在下游,由于三门峡的拦截,水速减缓,大大降低了黄河的输沙能力。每年有4亿多吨泥沙沉积在下游河道,河床抬升的速度逐年加快,地上悬河的长度也逐年拉长。专家们认为,黄河的泄洪能力在继续衰退。洪水的威胁也没有减轻。 三门峡的成败始终牵动着共和国缔造者的心。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专门召开的治黄会议上,第一次对工程决策作了反思。向被错误地遭受批判的专家赔礼道歉。晚年的周恩来已是重病缠身,但他还牵挂着三门峡。他曾对人讲,三门峡的事他交不了账。 毛泽东看到建成了三门峡也没有出现什么“黄河清”,于是沮丧地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如今,这一纪念碑式的工程还矗立在黄河上,黄河嘲笑着大禹的子孙。千古民族夙愿又一次在混沌的黄水中化为泡影。 三门峡留给我们的遗憾,我们能不能化解?黄河留给我们的威胁我们能不能防范?在总结和借鉴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教训之后,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国家决定兴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再保黄河二十年的安澜无恙,提高黄河的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跨跃到千年一遇。 时代在前进,昔日计划经济的主观臆断,已被市场经济的科学决策所取代。尽管小浪底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不如三门峡,但国际招标的现代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的大规模现代化施工水平,使小浪底工程固若金汤。小浪底的建成必将大大减缓黄河对下游的威胁。千年苦难的黄河母亲,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污染:黄河的现代病 青藏高原,巍巍雪山,一望无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冰川的一条大河,向东曲折地流过黄土高原之后,就变成了一条浑浊不堪的河。世界于是有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奇特河流。在这条河流两岸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曲折坎坷的悲剧。 那么,黄河的病症有哪些表现?黄河的病因又是什么呢? 古老的黄河,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污染问题,但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人类不适当的开发活动,曾经秀美和西北的曾经清澈过的黄河,失去了往日的英姿。地域的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落后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生产方式,致使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得不到合理而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变成了毒水和垃圾排向黄河,黄河成了藏污纳垢的排污沟和下水道。我们的母亲河年年岁岁,日复一日地被迫吞

文档评论(0)

bmd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