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身边的党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边的党员 个例一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妇女许月华,今年55岁,双腿伤残,靠用手撑着两条小板凳“走路”。 许月华1岁丧父,12岁丧母。1968年4月22日,刚刚失去母亲的许月华,被一列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经医院全力抢救,虽然活下来了,但却从此失去双腿。1973年,许月华18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了她。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她没有腿,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艰难行走;她是一名孤儿,又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在湖南湘潭市福利院,身高不足一米、靠两个小板凳“走路”的许月华,37年来用自己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给予福利院的孩子们完整的母爱。 2010年9月,她的事迹被公布于网络,许多网民通过转帖、留言、评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敬爱,为之动容的网民称她为“板凳妈妈”。 许月华,女,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   1973年,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向院长提出要帮着照看小孩。院长拗不过她,就让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   胜利是“板凳妈妈”的第一个“孩子”。福利院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胜利时,她才几个月大。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领导正发愁到哪里抽人手时,许月华一句“交给我吧!”抱起了胜利就开始哄起来。胜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进去的食物,往往会立刻从鼻腔里溜出来。许月华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调羹慢慢地滴药,用注射器挤进奶水,这样一点一点地喂她长大。胜利唇腭裂手术愈合后,长成了漂亮姑娘,如今已结婚生子。她逢人就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妈妈’。”   一年夏天,有个叫湘秋的孤儿住进了医院。小孩不断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闹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几个保育员都累倒了。许月华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她。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湘秋在怀里过夜。孩子频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总是先帮孩子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哄着湘秋睡下后,才爬起来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脏物。107天以后,在她的悉心照顾和医院的努力治疗下,湘秋的身体才慢慢康复。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1]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个例二 草原曼巴——王万青 感动中国事迹: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

文档评论(0)

RDfBOcXpb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