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聊斋志异》中年轻鬼女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摘 要:本文将阐述《聊斋志异》中女鬼形象、女鬼形象塑造的文化根源以及蒲松龄笔下女鬼形象有别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鬼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鬼女;聊斋志异;中国传统文化;鬼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鬼”又引申为异族之名,其“形体可怕、令人恐怖,顾引申为厌恶可怕之意”[1](25)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共描写了诸多关于鬼的故事大部分是描写鬼女的,塑造了千姿百态、性情各异的鬼女形象。鬼女形象同样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反映中国古代民间信仰认为鬼是人死后魂魄脱离肉体形成的非物质模式,是与人世相对立的彼岸生存者的形象,更是死亡恐惧的寄托。如今“在学术界引起普遍关注的鬼文化研究又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2](104)的时候,关注鬼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聊斋》中的鬼女形象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美丽的鬼女。她们大都是非常美丽的,在盛年死去,尚未享受到人生应有的幸福就或病死或死于非命。聂小倩十八岁染病死亡,连琐十七岁得病去世、埋骨他乡。她们的美,也多是柔弱且令人哀伤的美,缠绵悱恻,罕有健康的活力与激情。但是聂小倩在宁采臣面前这样说“……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3](204)、“……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3](204),表明所处的受压迫的地位,言语中将自己置于一个弱势、受人欺辱的地位,同时也能亦能引起男主人公和读者的怜香惜玉的情感。《莲香》中的鬼女李氏也是曼妙无比:“质若单薄”,“风充秀曼,行步之间若往若还”[3](272)[但《连锁》中的连锁尽管美丽,但还是“瘦怯怯凝寒,若不胜衣”[3](398)。而(《伍秋月》)伍秋月正值十五年华,因其父囿于“易数”的谬说,断言其将“不永寿”[3](818),竟不许人,致使伍秋月错过了她的美丽青春、抑郁无欢,以稚龄“夭殒”,文中虽没有具休描述伍秋月的容貌,但从她“十步之外,须人而行,不则随风摇曳,屡次倾侧。见者以为身有此病,转更增媚”来看,她必然也娇弱柔媚,而非健康丰硕的女子。
另外一种类型为已嫁人却遇人不淑、生活不幸最后郁郁而终的类型。章阿端的“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愤悒天逝。”[3](770)(《章阿端》)巧娘的“适人病阉”“愤恨如冥”郁郁而亡”[3](316)(《巧娘》)
第三种类型鬼女通常遭受恶吏恶霸的迫害而死的。梅女之父父抓获一入家的盗贼执送典史,典史仅为贪图盗贼三百钱的贿赂,便诬梅女与盗贼私通,要抓来验证。梅女不堪屈辱,悬梁自尽(《梅女》)。窦女被地主南三复诱骗玩弄后抛弃,在家中产下私生子受到责打去找南三复。南三复闭门不纳。使窦女与婴儿双双冻亡(《窦氏》)。她们中还有一些人死于民族的大灾难,死于统治者的屠刀之下。宫女林四娘美貌,却死于明王朝国破之难(《林四娘》)。公孙九娘因受于七之案的株连,母女被押解赴都,其母不堪困苦而毙命,公孙九娘愤而自刎(《公孙九娘》),而《公孙九娘》中的莱阳生的甥女,也受于七案的株连,她“闻父被刑,惊恸而绝”,尸骨被弃在异乡。《薛慰娘》中的少女薛慰娘,外出探亲乘船时被奸人下毒,昏迷后被卖给一个官员作妾,醒来受到官员嫡妻的拷打囚禁,薛慰娘愤而自尽,死后被埋在远离家乡的乱坟中,成为被群鬼欺凌的孤独女鬼。
在经过对《聊斋》文本的精读后我们会发现,在故事中,鬼女具有着和生者近乎相同的人性。她们有的美貌如花,有的误入歧途,有的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们都和常人一样有着正常人的情感和正常人的行为,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扮演着社会黑暗的牺牲品和需要被拯救的角色。可以说,这样鬼女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为了达到以鬼喻人的效果。
二.《聊斋》中鬼女在中国传统鬼文化的文化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文化是由于人的死亡、丧葬、招魂、祭祀等衍化出来的一种[4](170)文化。它首先发端于中国虚幻的文化现象。中国原始先民在生产力不足的环境下面临着从实质上和野生动物一样的茹毛饮血的生活并对大自然有着由心而发的崇拜感,于是有了各种巫术仪式。而在先民面临死亡时又仿佛看到由身体而出的叫做灵魂或是生命的东西,在先民看来也许睡眠与死亡时类似的,如此而来,死亡在先民看来是肉体的死亡灵魂的存活、是可以由施展巫术来逆转的。最原始的鬼文化是源于先民的宗教文化和人对未知事物和自身的好奇与梦境的。在汉族传统观念中常是三魂凝聚为一种魂,或称魂魄。同时具备生魂、游魂和转生魂的功能,因情况而异。在某一特殊时刻如梦境或惊吓则变成特殊精神现象――游魂,暂时离开肉体而去,然后再回附肉体。死亡后,灵魂无所依附,便成为亡魂,这种亡魂也是不灭的,圣者升仙,恶人堕入地狱经过六道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