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湖大.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中的湖南大学建筑1403班小组成员:林珈名 冯艺璇 秦浦斯 张昱升 吴宗浩湖南抗战局面蒙难西迁浴火重生胡校长毕业赠言湖南抗战局面 抗战伊始:作战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和华东一带,湖南是靠近战区的后方基地。 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的全面爆发,中国军队的作战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和华东一带,湖南是靠近战区的后方基地;从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就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资源丰富的湖南作为抗战后方战略基地之一来建设。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抗战的前哨阵地,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长沙、衡阳、常德是通往西南的门户和枢纽,被日军视为进入西南、直捣陪都重庆的必经之地;湖南又是湘鄂两省几十万部队军粮及湖南周边几个省区几千万人民口粮的重要来源地。同时,湖南还是日军发动的旨在打通平汉、粤汉及湘桂铁路线和保护此一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的重要战场。因此,中日双方均制定了以争夺湖南为中心的战略作战计划。日军在武汉、广东地区集结了10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的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35%,使湖南处于南北夹击之中。国民政府在以湖南为主要辖区的第九战区部署了53个步兵师,占国民党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蒙难 “本大学继承岳麓书院,有千年历史……寸瓦片石几皆于文化史有重大之价值……今强敌一举而焚烧炸毁之,于吾人之损失为何如!于世界文化之损失为何如……” “1938年4月10日,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大学校区被夷为平地,图书馆大楼被毁,仅存数根花岗岩大门柱”。 “整个图书馆都倒塌了,冲天的火光肆虐。在现场,唯一站立着的只有图书馆大厅前的四根立柱,附近躺着尸体,有的人被炸碎了,肠子挂在电线杆上。大火整整烧了5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 像这样的轰炸,日军在湖南大学有5次。百余师生罹难,图书馆、科学馆、岳麓书院、校舍,烈火冲天,典籍无存,古迹尽毁,生灵涂炭。西迁 “本大学虽罹此浩劫,却以血染为荣;虽不在前方,却以与前方将士及我民众分受牺牲为幸。全体师生决本百折不回之精神,誓与倭寇相周旋,不迁校,不辍课,使我华中仅存之国立大学,不因暴力而炸毁……”西迁辰溪 1938 年7 月,日寇侵华的战火逼近湖南,省会长沙、机关学校纷纷搬迁,由于辰溪能源充足,水陆交通方便,经考察比较,湖南大学校方最后决定迁往辰溪。 1938年10月中旬起,湖南大学1000多名师生分批到达湘西的辰溪县垅头垴。 1938 年12 月,湖南大学师生们坐着大帆船, 经过湘江、洞庭湖、沅水,唱着救亡歌,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湘西辰溪,在龙头垴正式开课。 据统计,1938年西迁辰溪学生数为535人,到返校的1945年达1341人,增加了2.5倍,7年间毕业人数总计1273名,其中,不乏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主要创始人慈云桂、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卢滨峰、著名新闻工作者苏仲湘等校友。水路西迁镜头陆路西迁镜头 “在这个艰苦的时期,各位教授及全校学生都能体谅一切,于行装甫卸之日即展开书本,从事研究。那时的教室,是枯黄的草地上或大树底下用木板子做几块小黑板,背起便走,好比传教士传教一般,一面晒太阳,一面谈学理,一组一组、一群一群,布满了龙头垴,这种艰苦奋斗、努力研究的精神,湖大师生可以引以自慰。” ——《抗战以来的湖南大学》1941 学生刻苦读书,教师也潜心学术。西迁期间,湖大教授的学术研究兴趣不减反增。教授的日常生活,除了有警报及上课外,其余的时间都是闭户自修,研究学问。如中文系教授杨树达,他“一生两见倭侵国”,“迫于迟暮,不能执干戈卫国,以《春秋》一经设教”,撰《春秋大义述》一书,阐述“复仇”、“攘夷”大义。在“晴空啸警笛,奔走不遑驻”的寇机威胁下,在“纸窗灯火微如豆,板屋规模小似舟”的艰难困苦中,夜以继日地读书著述,乐英才而教育,即使避敌机入防空洞,仍手不释卷。青年教师周荫棠撰写了《台湾郡县建置志》、张秀勤撰写了《日本史正名篇》等。此外,基本上每个学科都有学术会,各学会出版的刊物更是百花似锦,彰显了学术思想的活跃。《春秋大义述》《台湾郡县建置志》教育救国 以文学支援抗战。西迁期间,湖南大学师生校友以笔杆为武器,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文赋,用富含民族韵味、极具时代精神的表现形式,真实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更歌颂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民族气节。1940年4月,杨树达、曾星笠、王啸苏、熊正理、赵曾俦、曾威谋、吴绍熙、陈兆畴、谭云鹤等教授成立了五溪诗社,以吟咏宣其忧思,同仇敌忾,佳作甚多,堪称“抗战诗史”。 以公演支援抗战。1941 年前后,湖大学生自治会组织歌咏戏剧队,排练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雷雨》等话剧。一些抗日戏剧,把敌后抗日斗争的勇敢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出时观众如云如潮,出现了轰动效应。雅礼中学的“冰社”多次在沅陵街头公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