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拒绝愚昧迷信,走出手机辐射误区!
手机辐射是电磁波辐射的一种,因此要了解手机辐射必须先从电磁波谈起。
什么是电磁波辐射?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将常见的电磁波按频率顺序列举如下:长波广播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除了大自然的太阳光和闪电外,各种电器用品如电视、微波炉、电灯泡、电脑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而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等发射出的电磁波,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所以我们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正和电磁波朝夕相处,和平共存。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设备产生电磁波频率段:50Hz~5KHz:电力公司使用的高压输配电缆、变电站、电磁炉、吹风机、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电热毯、空调、台灯;5KHz~500MHz:调频广播、调幅广播、无线电、电视信号、对讲机;500MHz~50GHz:手机、雷达、微波炉、GPS、卫星通信;50GHz~2.4PHz:太阳光、电灯泡、红外线、烤箱、炼钢电炉。
(Hz:赫兹,频率的单位,这里表示电磁波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下面是常用的电磁波频率换算
1KHz=1000Hz=1X10^3Hz,1MHz=1000KHz=1X10^6Hz,1GHz=1000MHZ=1X10^9Hz,
1THz=1000GHz=1X10^12Hz,1PHz=1000GHz=1X10^15Hz,1EHz=1000PHz=1X10^18Hz)
手机辐射是什么?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通信时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微波,通常情况下频率在 800MHz~2100MHz之间的几个波段。根据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的定义,微波是频率在0.3G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为1毫米到1米。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微波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从雷达到微波炉,从电脑显示器到电视信号都是微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波正在信息技术、通信、医疗、军事、测绘、勘探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核弹可以造成无数人的死亡,难道辐射没危害吗?
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核弹致人死亡主要是利用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大量热能和随之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物理作用,核辐射只是核弹爆炸后的副产品,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健康,但并不是核弹致人伤亡的直接原因。原子弹以及各类核物质泄露事故发生后,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弥散于环境中,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发生称为衰变的物理现象。通常的,衰变现象会发出三种类型的射线,分别是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阿尔法射线射线是氦原子核流,贝塔射线是电子流,这两种射线都不属电磁波,当然和手机辐射就完全扯不上关系了。与上述两种射线不同的是,伽玛射线是一种强电磁波,而且对人体有害,但它的频率与手机发射的电磁波频率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由此可以看出,原子核幅射与手机辐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电磁波是否都能穿透人体呢?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具有横波的一般特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时波长越短的越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波长越长的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或发生衍射现象。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材料时,会产生反射、吸收和穿透现象,这些作用和其程度、效果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和被照射物质的特性。一般来讲,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越强。事实上,常常对于同一种介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穿透性与频率有时并不成正比关系,这与介质自身性质有关。对于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类极高频的电磁波,它们更具有粒子性,因而能够穿透大多数物体。因此医院用X射线检查体内病变,工业上用伽马射线为工件探伤。微波也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但相对较弱。对于人体,微波的穿透深度和微波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经实验测试,频率为915MHz的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2450MHz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2~4厘米。因此现在医疗技术中常使用微波热辐射对浅层组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病患开刀的痛苦。而对于频率更低的电磁波,如广播信号等基本是不会发生穿透作用的,一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