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家畜病理学题库及答案【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疾病 基本病理过程病因学发病学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 1、充血 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也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2、淤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3、出血 4、贫血 5 、血栓形成6、梗死 7、发绀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这种颜色变化再动物的可视黏膜及无毛皮肤上特别明显 二、单项选择 1、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 ) A.外出血 B.出血 C.内出血 D.贫血 2、局部组织血管中血液含量增多是( ) A.充血 B.出血 C.内出血 D.血栓形成 3、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病理现象是( ) A.充血 B.淤血 C.血肿 D.血栓形成 4、由于动脉血输入减少,造成局部组织器官含血量减少是( ) A.贫血 B.淤血 C.出血 D.梗死 5、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是( ) A.血栓 B.梗死形成 C.血栓形成 D.梗死 6、当组织器官因动脉血断流,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过程是( ) A.血栓 B.梗死形成 C.血栓形成 D.梗死 三、填空题 1、充血是指 扩张,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 2、淤血是指 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3、缺血是指 或 ,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的病理现象。 4、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指血流缓慢和血流不规则。(3)血液凝固性增高 5、梗死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发生坏死的病理过程。 6、梗死根据颜色变化,可分为 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 和 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 7、栓塞是指血环血液中出现 不溶性的异常物质 ,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8、出血是指血液流出 。 9、出血可分为 动脉性充血 和 静脉性充血 。 、判断题 T F T 1、血栓形成是指机体内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凝聚或凝固的过程。 2、淤血是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淤积在小静脉与毛细血管内,使局部器官与组织静脉内血量增多的现象。3、梗死是指血流供应中断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 ) 4、贫血是指静脉血断流,使组织器官含血量减少。( ) 5、渗透性出血是指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通透性升高,红细胞渗透到血管外的现象。( ) 、简答题 1、简述出血的病变特点。出血的种类:动脉裂性出血:血液呈鲜红色流速快,成喷射状。静脉破裂性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流速较慢,呈线状或滴状流出。毛细血管破裂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血量少,在血组织或器官形成血点或血斑。出血的部位:皮下出血,出现血肿。泌尿器官出血时,出现尿血。肠胃出血:出现便血。呼吸器官出血:出现咳血。体腔出血出现腔出血。有全身性出血倾向,出现出血性素质2、简述肺淤血的病变特点:淤血的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力衰竭。 病变:1)肉眼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有时伴水肿;实质细胞变性。   结局: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3、简述肝淤血的病变特点。4、简述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1、心、血管内膜损伤 内皮细胞坏死脱落损伤→释放组织凝血因子→外源凝血系统被激活 ↓ 内皮下胶原裸露→易于血小板粘集}→凝血活性↑ ↓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启动 2、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血流缓慢,旋涡形成。 1)血流正常时:“轴流”-有形成分在中间,血浆在周围。 2)血液缓慢产生旋涡时:“轴流”→“边流”,血小板靠近管壁→附壁;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冲走→局部凝血因子浓度↑;缺氧内皮细胞损伤。3、血流性质的改变主要是血液的凝固性升高。见于严重创伤,产后以及大手术后,血栓形成较多见。5、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1) 首先血小板由轴流分离,黏附在受伤的血管壁→小丘状物,后析出和粘附过程不断,并混有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小丘增大并紧紧粘着在管壁上→白色血栓。(头部) 2) 白色血栓形成后→该处血流减慢,产生旋涡运动→血小板进一步大量析出,凝集→血小板小梁(珊瑚样),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