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纺股份五年虚增利润3.44亿 遭证监会罚款50万据新中基的公告显示,证监会认定,从2006年至2011年持续6年间,新中基通过自己设立的隐形空壳公司以及非关联的中转过账公司,虚增营业利润收入高达6.6亿,虚增净利润2.2亿。如此巨额的财务造假,证监会决定给予新中基警告并处以40万罚款,对7名高管分别处以3万到30万不等的罚款和警告处分。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数亿仅被罚款十万 光大证券、ST超日、ST锐电等25家上市公司被点名,登上了A股内控的“黑名单”。 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数亿仅被罚款十万,但当期适用的证券法所规定的处罚力度偏弱,对上市公司难以构成有效的威慑。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南纺股份从2006年起至2010年,连续五年进行业绩造假,累计虚构了3.44亿元的利润。目前公司被处以警告以及罚款50万元,但这样的处罚力度是否过轻,昨日也引起了市场争议。但证监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南纺股份业绩造假程度不止于此。据证监会查明,2006年年度报告中,南纺股份虚构利润3109.15万元,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127.39%;2007年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4223.33万元,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151.22%;2008年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1.52亿元,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962.40%;2009年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6053.18万元,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382.43%;2010年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5864.12万元,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5590.73%。换句话说,从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内,南纺股份累计虚构了3.44亿元利润。 继/realstock/company/sz002200/nc.shtml \t _blank绿大地(20.27,?0.31,?1.55%)、/realstock/company/sz300268/nc.shtml \t _blank万福生科(22.980,?0.17,?0.75%)等之后,南纺股份财务造假案再度引发众人关注。由于2006年至2010年连续5年虚增利润,按照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证监会/csrcfabu?zw=finance \t _blank[微博]对南纺股份开出50万元的罚单,相比其虚增的3.44亿元利润来说,可谓微不足道。从2006年至2011年连续6年亏损,南纺股份本应退市,却凭借造假躲过此劫。相比境外,A股市场造假企业“违法成本过低”一直深受诟病,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迫在眉睫 5年间虚增利润总额超过3.44亿元的上市公司,仅被予以警告和50万元罚款的处分;涉及的12名高管也仅是被予以警告,以及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处罚……正当市场人士质疑证监会对南纺股份开出的罚单“过于低廉”之时,南纺股份却止跌反弹,5月28日收报5.36元,涨2.29%。 历时两年多,证监会对南纺股份的立案调查终于有了结果。然而,处罚结果一公布,引起了轩然大波。 “会不会找律师援助发起维权还没定。按照证监会对南纺股份的处罚态度,即便发起维权又能怎样?”作为南纺股份曾经的小股东、股民田华(化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假不被严惩,A股还如何安身立命?” 在一部分法律界人士看来,监管机构的处罚从法律层面来看,并无瑕疵,这是一个完全“依法”执行的处罚结果,关键是法律滞后了。但在证监会主席肖钢旗帜鲜明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当下,这样的结果或许用“失望”已不足以形容广大股民的心情。 虚增3.4亿罚50万 要找到南纺股份的股东并不容易。作为一家从事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等10多个门类、近千个品种的进出口公司,在当下以战略新兴产业主导的股票市场中,南纺股份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从交易所公布的交易异动数据上,就能看出端倪。2009年至今,南纺股份仅在交易异动榜单中出现过17次,其中,有8次出现在2013年6月至8月,这正是南纺股份“脱帽摘星”的关键时间点。此外,公司几乎没有在各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名单中出现过。 “当初买入,只是觉得公司股价比较便宜。”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田华,他在2006年以每股2元的价格买入南纺股份,这是他买入的第一只股票。 田华回忆说:“持有南纺股份的时间挺长,断断续续持有到2008年,公司股价最后涨到过13元。不过,没能在最高点减持。” 2008年3月,公司股价回落到12元左右时,田华清空了南纺股份,收益颇为可观。 之后,2010年和2011年,田华还分别买入过南纺股份,但由于时点不对,皆是割肉离场。 2012年3月,南纺股份发布公告称,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从那时开始,田华重新开始关注南纺股份,但不是关心公司的股价,而是关注案件的进展。 “三次买卖,总的来说是盈利的,但如今知道公司财务造假,再回想当初的买卖,不知道要说是幸运,还是可笑。”田华勾起嘴角,满是无奈地说。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统计,从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