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台烽火台与广宁后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山台烽火台与广宁后屯卫 ? ?????? ??? ?王紫晨 ? 乘汽车沿沈承公路由东向西,或乘火车沿大郑线由南向北,跨越彰武县城西南的柳河公路铁路立交大桥时,人们就会看到有一座小山蜿蜒起伏,像一只卧伏在山林中的猛虎,又像一条盘踞在柳河岸边的巨蟒。山顶,有座巍峨的烽火台,傲然屹立。这就是高山台烽火台。 高山台位于彰武县城西南4.5公里,海拔175.4米,以山顶筑有烽火台而得名。据考证,高山台又名杜尔笔山,古书记载的“杜尔笔”、“都尔弼”、“都尔鼻”均为蒙古语的同音同义语,“笔、弼、鼻”系谐音异写,汉译为“四方”之意,是以山顶有四方形烽火台得都尔鼻名。其山上烽火台为发狼烟报军情所用。旧彰武县志记载“位于本城新开河西十里许,有古砖砌垒墩台一座,高三丈六尺,不知何代所建,台下有古寺一所,香火不断”。民国年间寺庙仍很兴盛,当时《盛京时报》曾载文“邑西南有高山台山峰一座,山下有庙供长仙很灵验,寺名白龙庙,古历四月十八,红男绿女来庙烧香了愿,络绎于途并有小贩摊床设庙两侧,呼喊叫卖”。 这高山台烽火台究竟是何人建于何代呢? 明统一辽东的征战 中国历史上有位出身贫寒当过和尚的开国皇帝,他就是明朝的朱元璋。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年(1352年),在安徽凤阳东北的濠州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红巾军,因作战勇敢,才略出众,深得郭子兴的信任。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他为都元帅。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次年正月,定国号明,改年号洪武。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入大都(今北京)。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北遁应昌路(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达里湖西)。元朝政权为明朝取代。 顺帝北遁应昌,仍控制东北、西北的广大地区,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阜新地区即在北元势力控制之内。明为消灭北元残余势力,在辽西和辽东地区进行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阜新地处争战的必经之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 明王朝建立之初,元朝残余势力太尉纳哈出拥众20万据守金山(今辽宁昌图和吉林辽源一带),其辽阳行省参知政事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家奴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对元朝在东北的残余势力,朱元璋采取招抚和军事征讨相结合的策略。洪武四年(1371年)初,朱元璋命叶旺、马云等兵分两路征讨辽东,同时,派人带着朱元璋的诏谕劝降刘益。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刘益带着自己的兵马钱粮归降明,并献辽阳行省州、县位置及驻军分布图册。朱元璋遂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卫治设在盖州得利嬴城(今瓦房店市得利寺山城)。此为明朝统治辽东之始。洪武八年(1375),辽东卫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 辽东卫在东北正式取代元的辽阳行省,元辽东残余势力纷纷归降,唯纳哈出仕元不贰,朱元璋数遣书对其出降,终不肯降。不久洪保保叛杀刘益,投奔纳哈出。为防纳哈出西出辽西与北元中路势力相会合和防岭北元军进入辽东,明在金山西侧的牛家庄(昌图县)至懿州(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古城)一线,加强了兵力部署。洪武五年(1372年)十一月,纳哈出迸犯辽东牛家庄,杀明军士卒3000余人,烧毁仓粮10余万石。洪武七年(1374年)和洪武八年(1375年),又先后攻辽阳、犯金州。纳哈出以金山为大本营,部众主要分布在松花湖,亦迷河(今饮马河)和东辽河上游一带及海西女真地区。 在明朝招抚政策的影响下,海西女真的各级官吏纷纷降明,孤立了纳哈出。纳哈出仍坚持不降,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害。洪武二十年(1387年)三月,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步骑20万进行征讨。还将俘获的纳哈出部将乃刺吾派去最后招降纳哈出。明军首先切断纳哈出与元帝的中路军和扩廓贴木儿的西路军相互联系,十五万大军,20万民夫沿金、元时期的北路和中路驿道开赴金山前线,懿州是西方面军进军路线上重要的州城和兵站。明军主力从西面和北面对金山形成包围之势,降纳哈出之将庆国公观童。大军压至,纳哈出思量不敌,在乃刺吾归劝下,终于投降。明军得所部二十余万人及牛羊马驼等。至此,北元在东北的主要残余势力被扫除,东北的其它残余势力也纷纷归降。至明成祖朱棣时,东北全境一统于明王朝。 《明史》记载,纳哈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的第九代后人,元朝灭亡后,纳哈出降明后又反明,反了又降,几经反复。明太祖看他是元朝名将的后代,便让他回蒙古去。明朝大将冯胜率领大军围攻纳哈出,纳哈出又投降。明太祖封他为海西侯,让他跟傅友德征战云南,结果死于途中。他的后裔隐居福建泉州深山,改为出姓,风俗与汉族无异,但不过元宵节。 ? 广宁后屯卫的立废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措施分割地方权力,以强化中央集权。改元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元代的行中书省统领军事、行政、监督大权,权力很大。而明的承宣布政使司只理行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