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朝对藏“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的立法原则体现.docVIP

试论清朝对藏“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的立法原则体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清朝对藏“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的立法原则体现   摘要:随着各民族地方与中央政权联系的加强,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甚至被纳入到中央和地方法律中来,对处理民族事务并调整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的立法活动也趋于系统化。其中,清政府为治藏而进行的各种立法,在数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对藏民族立法的巅峰,是当时西藏地方法制发展的突出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在治藏过程中制定了许多有西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形成总结,并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治藏经验。本文拟就清朝对治理西藏地方采用“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的立法原则作一浅显探讨。   关键词:清朝;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立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038-02   作者简介:黄洁(1990-),女,汉族,湖南永州人,西藏大学政法学院,2013级民族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西藏法制史和法制建设。   一、清朝入关前后对藏“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立法原则的体现   “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的民族政策是我国历代封建君主治理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传统边疆治理模式。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浩土无疆,包举宇内,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统治者善用民族立法的方式进行治理,尤其是西藏这样特殊的地区。   在清朝入关之前,统治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极其擅于因地设法、因时定制,在蒙古漠南、漠北征服的过程中就积累了不少统治少数民族的经验。入关后,清政权十分重视历代中央政权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治理好西藏地方,惟有羁縻远人,虔诚信仰藏传佛教,礼遇大喇嘛和尊崇藏传佛教。因此,确定了在尊重藏族地区原有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社会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统治措施,建立统治机构,才能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方针。①   二、清朝前期对藏“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立法原则的体现   清朝前期,统治者忙于囊括四海之时,对西藏的施政,它不能用清政府对中央地区采取兵戎相戈的强制措施纳入麾帐之下,而是针对数千里之遥以外鞭长莫及,一时无暇顾及山遥路远的西藏,只能对西藏地方的僧俗势力采取平和的方式,极尽拉拢、羁糜之事。清初统治者仿照元朝敕封西藏萨迦派法王八思巴管理天下释教的做法,优渥达赖和班禅两大喇嘛,采取册封的方式,树立他们在西藏崇高的政治与宗教地位,从而达到行使主权管辖的目的。   即使在康乾盛世之时,清廷治藏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仍是“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②。在康熙帝派清军入藏征讨准格尔部并平定西藏,结束了蒙古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统治之后,就针对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因俗地制定了《十三法》与《十六法》。此时立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巩固边疆安稳。因此,在刑事法律规范方面,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实现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目的,立法的内容多涉及惩办杀人、抢劫、偷盗、放火等危害社会治安的罪犯案件,制裁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该法的内容还因时因地针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性,制定了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内容。如《十三法》中杀人命价律中规定,凡杀人者,根据死者的地位和身份不同,由加害人强制性向被害人家属赔偿命价,多少不等;以及在狡诳洗心律中,“神明裁判”的传统习惯已上升为法律的内容,使一般习惯规范具有了法的功能和特征。③在该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之下,清初统治者以《大清律例》为基本法典的前提下,对西藏地方某些习惯法的内容加以认可并延续西藏地方传统法律制度的维护,如婚姻关系中的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度、神明裁判制度、血命价赔偿制度,并确定该法典的法律效力。清朝对藏“齐其政,不易其宜”立法原则在这部法典中得到了直接体现。   三、清朝中后期对藏“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立法原则的体现   清朝中期,中央政府日渐树立起自身在西藏的权威,但也逐渐认识到西藏地方管理方面存在严重弊端,于是在中央特设了理藩院机构,还颁布了《理藩院则例》,专管民族事务,将西藏地方僧俗事务的管理纳入到国家大法调整的范围,以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管理。该机构的设置,初步建立起了为全面治藏所需的中央政权机构,不仅使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首次在中央专设管理民族事务机构的朝代,也将“因俗而治、从俗从宜”的立法原则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清政府还颁行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诸多法规,以维护西藏地方法律的权威地位。通过立法方式将“因其教,不易其俗”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法规中确定的驻藏大臣制度以及通过金瓶掣签方式确定转世灵通并报中央认可的制度等。在加强中央对西藏地方的完全主权时,仍考虑民族地方的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