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水圈与水平衡 第一节 水圈的组成 第二节 水圈结构 第三节 水的运动 第四节 水量平衡 第一节 水圈的组成 海洋水:海洋是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水的最大源地。全球海洋总面积为3.61×108 km2,约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约为1.37×109 km3,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97%。 水圈的组成 一、海水 1、海水的组成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6.5%,其他物质占3.5%。海水中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物质。氢和氧是海水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已发现约80 种。 其中阳离子:Na+、K +2 、 Mg +2 、Ca +2 、Sr +2 ; 阴离子:Cl-1、SO4-2、CO3-2、BO3-2 。占溶质的99%以上。 2、 海水的盐度 海水的不断运动,使不同区域中海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别减小到最低限度,因而其含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海水的这一性质是建立海水盐度和密度相互关系的基础。根据这一性质,可以通过任何一种主要盐分的含量估算其他所有各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全球各海区表层海水盐度不等,平均为35‰左右,其中盐度最高的红海北部高达42.8‰,而波罗的海北部的波的尼亚湾,盐度最低时只有3‰左右。 世界大洋表面蒸发与降水之差(E-P)和盐度(S)的径向分布(据Wust,1954) 3、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决定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大气对海面的长波辐射,海面水汽凝结,暖于海水的降水和大陆径流,以及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也是海水热量来源。海水热量消耗则以海面蒸发为主,此外,海面向空气的长波辐射和海面与冷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也可使海水消耗热量。当海洋表层接收太阳热能后,即通过热传导和海水运动传播至深处。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具有如下特征: 1)平均温度变化于-1.7—30℃,最高水温并不位于赤道上,而是出现在赤道以北,称为热赤道。水温从热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2)由于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分布不规则,而南半球等温线近似平行于纬线。同时,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的水温。 3)不同温度性质的洋流交会处,海水温度梯度最大,等温线特别密集。 大洋平均温度典型垂直分布(Pickard et al, 1990) 密度 单位体积中的海水质量就是海水的密度ρ,单位是g/cm3。海水密度值比纯水大,约为1.022—1.028。它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纯水密度在温度4℃时最大,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则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结冰温度也随盐度增加而降低,但比较和缓。当盐度为24.7‰时,最大密度的温度与结冰温度均为-1.332℃。通常情况下海水盐度为34.6‰,所以,最大密度的温度比结冰温度低。 颜色与透明度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状况。太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紫光进入海水后,在水深20 米以内即被吸收,绿光、黄光和蓝光伸入得更深一些,极少量蓝光能够伸进1000 米以上。射入海水的光线除被吸收外,还要受到海水中悬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最后只剩下蓝光,所以海水呈现蓝色。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吸收和反射太阳光,因而,生物丰富的海水和没有生物的海水颜色不同。沿岸海水多绿、黄和棕色,部分原因便是由于生物丰富和河水带来泥沙所致。 海水的透明度以直径30 厘米的白圆盘投入海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海水的颜色、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海水的涡动、入海径流,甚至天空的云量都对海水的透明度有影响。一般愈近大陆透明度愈低,愈近大洋中部透明度愈高。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是一个海水下沉区域,表层水中缺乏上涌海水带来的营养盐分,浮游生物极少,因而颜色最蓝,而且透明度最大,约为66.5 米。黄海的透明度只有3—15 米左右。 二、河 流 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称为河流。即为流动的水与凹槽的总称,它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河流是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之一。它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对气候和植被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自古以来,河流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河流也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因此,要开发利用河流,变水害为水利,就必须深入研究河流。 较大的河流可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部分,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河口是河水的出口处。上游、中游、下游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 这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