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培训88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 王增明 手机: (一)设计生产能力 (1)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应当由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提出设计生产能力。 (2) 设计生产能力,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综合资源条件、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二)核定生产能力 (1)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原登记生产能力与实际差异较大的,应当组织重新核定: ①采场、提升、运输、通风(含瓦斯抽排)、排水、供电和地面等生产系统(环节)发生较大变化; ②采掘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 ③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 ④其他生产技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主要内容: 一、矿井冲击地压防治 二、矿井顶板事故类型及其危害 三、冒顶事故的预兆 四、冒顶事故常发的地点及原因 五、冒顶的探测方法 六、冒顶的预防措施 一、矿井冲击地压防治 (一)冲击地压概述 1.冲击地压的概念 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简单讲,冲击地压就是煤、岩体的突然破坏。 冲击地压是一种典型的动力灾害。 煤矿动力灾害包括:冲击地压、顶板大面积来压、岩爆、矿震、煤与瓦斯突出、地表突然塌陷等。 2.冲击地压分类 (1)按按冲击地压发生地点(岩体类别)分类 煤层冲击:又分表面、浅部和深部冲击三种类型 岩层冲击:又分为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 还可分为巷道冲击地压和工作面冲击地压。 (2)按应力来源和加载形式分类 重力型:枣庄、抚顺、开滦 构造型:北票、华亭、天池 震动型:由脉冲式震动波引起 综合型:几种载荷共同作用 (3)按显现强度分类 弹射——一些单个破碎岩(煤)块从处于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抛射出去,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煤炮——煤、岩内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产生片帮和塌落现象,煤或岩体产生强烈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煤尘。 微冲击——煤和岩石向开采空间抛出,破坏性很小,对支架、机器、设备基本上无损坏,围岩产生震动,震级一般在里氏2.2级以下且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含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的瓦斯涌出。 强冲击——部分煤和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开采空间抛出,砸坏支架,推移设备,围岩震动,震级在里氏2.3级以上,并伴有巨大声响,产生大量煤尘和冲击波。 (4)按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分类 轻微冲击(I级),即抛出煤量在10 t以下、震级在里氏1级以下的冲击地压; 中等冲击(Ⅱ级),抛出煤量在10~15 t、震级在里氏1~2级; 强烈冲击(Ⅲ级),抛出煤量在50 t以上、震级在里氏2级以上。 3.冲击地压发生的特点 (1)突然爆发。冲击地压发生前,预兆不明显。 (2)巨大声响。冲击地压爆发的瞬间,伴有雷鸣般的响声。 (3)冲击波强。煤体内积聚的弹性能突然释放,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它能冲掉工人头上的矿帽,以及冲倒几十米至几百米内的风门、风墙等设施。 (4)弹性振动。冲击地压发生时在围岩内引起弹性振动,工作人员被弹起摔倒,甚至输送机、轨道等重型设备都可能被振动和推移,连地面人员有时都能感到这种振动。该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可以被几百千米外的地震仪检测到,并留有清晰的震相记录。 (5)煤体移动。据现场观测可知,浅部冲击时,煤体发生移动,煤体移动时在顶板接触面上留有明显的棕褐色擦痕,擦痕的方向即为煤体移动的方向。 (6)顶板下沉或底鼓。冲击地压发生时,常导致顶扳下沉或底鼓。 (7)煤帮抛射性塌落。冲击地压造成煤帮抛射性塌落,多发生在煤帮上部到顶板的一段,越靠近顶板塌落越深,强烈冲击时,塌落深度可达1.5~2 m。 4.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在一定的地质因素和采矿条件下,煤(岩)受外力引起变形,发生突然破坏的力学过程。 冲击地压发生理论: (1)强度理论——由于局部应力超过强度引起 (2)刚度理论——当矿体刚度大于围岩刚度,发生冲击地压。 (3)能量理论——当支架-围岩力学系统破坏时释放的能量大于所消耗的能量时,发生冲击地压。 (4)冲击倾向性理论——产生冲击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倾向性。可用冲击倾向性表示。 (5)变形失稳理论——冲击地压发生前是准静态过程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