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系的形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家民系的形成 摘要: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的一个稳定而又独特的民系。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这一点,从我国古代至今多有体现,而客家民系的形成亦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开战乱而引发的大规模民众迁徙外,历史上气候的变迁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亦是古代中原地区汉人大量南迁的原因。而客家民系便是在这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关键词:大迁徙 战争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民族融合 正文:一.客家之源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民族的一直民系,它自然就与整个汉民族同根同源。中华民族的摇篮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也就是整个古中原地区。客家人的始祖就分布于整个汉民族之中,遍及整个黄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另有一种说法,客家之源乃是“河洛”,及来自黄河、洛水地区。这种界定太狭隘了,客家的先祖中是否也有来自中原其他地区的汉人呢,似乎已无从考证。但毋庸置疑的一点,那便是客家人是属于汉民族的,来源于于中华民族的。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黄河、长江流域。其实,个人认为还应该包括南方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毕竟客家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二.北民南迁成就了客家   因为中原地区的长期战乱,或其他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气候因素,导致大量的汉人往南方迁徙,这是成就客家民系的最主要因素。、 (一)战争与政治因素   我国历史上有数次大规模战乱,导致大量中原地区的大量汉民迁往南方。具体如下:   第一次大迁徙:二千年前,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为了防止北部边疆游牧民族的侵扰,修筑万里长城,并派重兵驻守。为了防止南方百越族的侵犯,他又派遣50万大军驻扎在五岭南北。还在广西与安县境修筑灵渠运河,将军粮从湘江通过这条运河,经过漓江、西江,继续向南疆用兵。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驻扎在南方的大部分官兵留居驻地。他们和后来的汉人与当地的越族人长期共处,相互融合,大部分人便是今天粤语地区居民的最早祖先。其中一部分人便是今天赣南地区、粤北地区以及粤东部分地区客家人的最早的祖先。   第二次大迁徙: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又是三国纷争。西晋短暂的统一后,迅速败亡,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争,大大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争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这时,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专门设立了侨州、郡、县,予以各种优待。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   第三次大迁徙:唐朝“安史之乱”,历时90余年。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之中原灾荒连年,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不久,爆发了先后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辗转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惟有赣南、闽西南和广东东北“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根据客家族谱记载,这时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洞者也不少。这次南迁,延续到唐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   第四次大迁徙:南宋建立,“客家人”称谓产生。北宋都城开封,于公元112年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随后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不过对于客家形成的时间,尚有争论,以上仅是其中的一种说法,但两宋时期确有这一户籍制度。   以上是因为战争或政治因素而造成的大规模汉人南迁。之后的客家人,还存在着两次大规模的移民,对现今客家的分布影响甚大。   明末清初,受满族入主中原的影响。清兵进至福建和广东时,客家节义之士,出面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有随郑成功到台湾的;有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的;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胀。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

文档评论(0)

zhuo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