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含子的剪接 核酶(Ribozyme) 是指本质为RNA或以RNA为主含有蛋白质辅基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1981年T.Cech和S.Atman等在研究四膜虫rRNA时发现的; T. Cech提出由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和酶(enzyme)这两个词“重组” 这个定义。 核酶和传统酶的区别: (1)一般的酶是纯的蛋白质,而核酶是RNA或带有蛋白的RNA; (2)核酶既是催化剂又是底物。而酶仅催化反应。 核酶发现的意义 (1)突破了酶的概念,核酶是一种自体催化; (2)揭示了内含子自我剪接的奥秘;促进了RNA 的研究。 (3)为生命的起源和分子进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RNA的剪接方式(三种) tRNA前体的剪接 剪接内切核酸酶,剪接连接酶 rRNA前体的剪接(部分) RNA自剪接--- 核酶 mRNA前体的剪接 核酸蛋白质复合结构---- 核酸剪接体 Chambon等发现内含子切割位点有2个特点 (1)内含子的两个末端并不存在同源或互补。 这就排除了存在二级结构的可能。 (2)连接点具有很短的保守序列,称为边界 顺序。其规律称为GT-AG法则(GT-AG rule) 或Chambon法则。 左边的剪接位点称供体(donor)位点, 右边的剪接位点称受体(acceptor)位点。 交界顺序 帽子结构的功能 (1)有助于mRNA越过核膜,进入胞质; (2)保护5′不被酶降解; (3)翻译时供IFⅢ(起始因子)和核糖体识别。 加 尾 (1) 特殊因子(CPSF)识别AAUAAA并指导其它的活性 (2) 剪切因子(CF)在加尾位点 AAUAAA下游11-30nt 处剪切RNA; (3) 末端腺苷转移酶[poly(A)聚合酶]合成 poly(A)尾巴,也叫聚腺苷酸化; (4) PBP与poly(A)结合,反应停止。 作用: (1)增加mRNA的稳定性 (2) mRNA的运输 电镜下DNA-mRNA的分子杂交 遗传密码的证实 1966年Sterisinger等用T4噬菌体证实了遗传密码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采用的方法跟Crick的原黄素诱发移码突变的方法相同,物理诱变使T4溶菌酶产生了移码突变,根据突变后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野生型溶菌酶氨基酸顺序进行了比较。 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是由Crick. F(1966年)提出的。即当 tRNA 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时前两对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法则,但第三对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摆动假说也称为三中读二(2 out of 3 reading)。 1. 核糖体 原核和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及功能 核糖体亚基 rRNAs 蛋白 RNA的特异顺序和功能 细菌 70S 50S 23S=2904b 31种(L1-L31) 含CGAAC和GTψCG互补 2.5×106D 5S=120b 66%RNA 30S 16S=1542b 21种(S1-S21) 16SRNA(CCUCCU)和S-D 顺序(AGGAGG)互补 哺乳动物 80S 60S 28S=4718b 49种 有GAUC和tRNAfMat的TψCG互补 4.2×106D 5S=120b 60%RNA 5.8S=160b 40S 18S=1874b 33种 和Capm7G结合 (二) 蛋白质的合成 2. 氨基酰-tRNA的形成 及核糖体的作用位点 氨基酰 tRNA分子的形成 氨基酸的活化 (氨酰tRNA 合成酶) 活化: aa + ATP + E* 氨基酰-AMP-E + PPi 转移: 氨基酰-AMP-E + tRNA aa - tR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