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务本求真,授人以渔 ——2015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备考浅谈 运筹帷幄心气平 务本求真重点明 精讲精练促思考 授人以渔始能赢 运筹帷幄心气平 教者心气平,怒其不争要不得 家长心气平,高压政策要不得 学生心气平,眼高手低要不得 务课标之本,明基本要求 《课标》对阅读的总体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第四学段具体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7.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8.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务试题之本,明基本考点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网站、报刊、博客、微信、图表等) 2.古诗文阅读 (诗词、古典散文、史料等) 3.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 各类文体共有的基本考点 1.提取信息 2.概括要点 3.赏析词句 4.分析形象 提取信息 ( 2014南通卷) 望江南① 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6.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 的景色. 概括要点 2014徐州卷《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11.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答:(1)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2)能发射超声波信号(便于搜寻)(3)(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 赏析词句 16.“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能换成“飘”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溅”字化无形为有形,比“飘”更能表现孩子们笑声的清脆响亮,它描绘了热闹欢快的场面,表现了雪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分析形象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答:思想性格: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把握主旨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8)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 答: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⑵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揣摩构思 8.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经。 表达感悟 17.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的当下的普遍现象,父母为了生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无奈背井离乡,户口入学等诸多现实问题又只能让留守的儿童无奈地留守家乡。这种空间距离逐渐会演变成亲人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就像文中的喜旺,独自留守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居然不认识自己,和自己形如陌路。这就是中国当下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