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康-2012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细菌的结构 二、细菌的结构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化学结构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化学结构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2、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二、细菌的代谢 1. 细菌生长的化学条件 2. 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3. 细菌的能量代谢 4. 细菌的代谢产物 2.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1)氧 1)专性需氧菌: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2)微需氧菌:低氧压(5-6%) 3)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 4)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2)温度 1)嗜冷菌:10-20℃ 2)嗜温菌:20-40℃,病原菌为此类 3)嗜热菌:50-60℃ 4. 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分泌胞外酶将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单糖、小肽或氨基酸,然后吸收进入菌体,再经氧化或胞内酶分解形成菌体可利用的成分,此谓分解代谢。 细菌以营养原料及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合成菌体及相应的代谢产的,此谓合成代谢。 糖酵解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吲哚(indol)试验 (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毒素 侵袭性酶 热原质(pyrogen) 色素 抗生素 细菌素 维生素 毒素: 内毒素:G-菌,脂多糖(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外毒素:由G+菌及少数G-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 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 菌的侵袭、扩散。 热原质:耐高热 高压蒸汽灭菌(121℃,20’)不被破坏 加热(180℃4h;250℃45`;650℃1`)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 色 素 抗生素: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比抗生素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维生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维生素,除供自身所用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 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 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pH: 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pH7.2~7.6。 结核杆菌pH6.6~6.8 霍乱弧菌pH8.8~9.0 温度:病源菌均为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意义 分离细菌 了解细菌生物学特性 调查流行病 研制生物制品 微生物的药敏试验 遗传: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具有 相似性,且代代相传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差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类型 遗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型变异(表型变异) (一)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质粒种类 F质粒(F因子或致育因子) 产生性菌毛 R质粒(R因子或抗药性因子) 产生抗药性 Col质粒(产大肠菌素因子) 使大肠杆菌产生大肠菌素 毒力质粒或Vi质粒 与致病性有关 1、形态的变异: L型变异(细胞壁缺陷型) 2、结构的变异: 荚膜变异: S—R变异(血清-普通) 芽胞变异: (体内-体外) 鞭毛变异: H—O变异 (石炭酸琼脂-普通) 3、毒力的变异 毒力降低或消失:如卡介苗(BCG) 毒力增强:如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外毒素 4、抗原性变异 5、耐药性变异:(青霉素)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受。 6、菌落变异: 光滑型(S型) 粗糙型(R型) 7、酶活性的变异 (三)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在诊断疾病方面的应用 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 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体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为带菌状态。 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2.抗生素: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3.致病性:包括细菌在内部的各种微生物在机体内引起各种疾病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4.带菌状态:有时病原体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为带菌状态。 1.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是杀灭——芽胞 3.毒力 = 侵袭力 + 毒素 4.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