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
??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凝聚物,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是增强 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感知,认识古代社会生活的具体面貌,以及探求它的发展 特点和规律的重要介质之一。古代礼器和日用器物,尽管是物质形态的一种 存在,我们却不能仅仅把它们看作物质文化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包含着重 要的精神文化的内容。尤其是礼器,和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以及政治制度 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第一节 日用器物和礼器的产生?古代礼器是在日用器物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此,我们首先讨论日用 器物的产生问题。?一、日用器物的产生?人类诞生之后,便摆脱了仅仅利用天然“工具”的那种出于动物本能的?“劳动”形式,跃进到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阶段。也就是说,人类最初制 造的器物,首先是生产工具。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在最初还谈不上有什么 严格意义的日用器物,因为那时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实在是太低了。只是由于 生活的一些起码的需要,有些生产工具兼具生活用器的功能,因而生产工具 与生活用器常常是同一的。例如一根加过工的木棒,本用于狩猎,在人们需 要时,又可用作手杖或烤肉的支架。又如一把石刀,既可用于剥削兽皮的生 产,又可充作切肉的餐刀。总之,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 以期尽可能地提供自己最低限度而又毫无保障的需要。那时所谓生活日用器 物是十分粗糙简陋的。?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生产有了发展,人类自身的体质、智力也有了提 高。於是生活器用方面的某些需求日益迫切而且器物的制作也有了可能。从 出土实物看,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很多遗址中,如辽宁海城小孤山、北 京周口店山顶洞、宁夏水洞沟等遗址,都有骨针、骨锥的发现。山顶洞的骨 针长 82 毫米,最大直径 3.3 毫米。而小孤山的骨针针鼻仍十分完好,显示了 当时人类高超的钻孔技术。这些骨针,针体滑润,针尖圆锐,说明当时人类 已掌握了较熟练的缝纫技术。上述骨针、骨锥既是生产工具,也可作为中国 古代最早的日用器物的代表。山顶洞人及同时期的人类,已经过着渔猎和采 集的生活。他们既然已能用针缝制兽皮衣服,那么他们完全可能缝制皮囊之 类的东西,或缝制树皮器物,以为渔猎、采集等生活日用容器。原始人在创 造日用器物方面,常有些“高招”,使在今人看来非常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通过有关古典文献和民族学的材料可以证明。例如:人们能利用某种树皮 制造他们所需的器物,甚至还可以做成“锅”,我国北方的一些古老民族, 就是用桦树皮“锅”煮水、做饭的。而拉布拉多的印第安人的“全部家庭设 备,实际上都是用桦树皮按几何形状‘缝制’成功的”。(1)更有趣的是,人 们竟然还能把面包树、无花果树、桑树或杉树的树皮做成“布”。方法是:“(把)树皮加以浸泡棒打,变成一种光滑材料——树皮布其最重要的分布中心是印度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称为‘塔帕(tapa)’。欧洲和亚洲 许多史前民族也知道树皮布。”(2)这使我们知道,原始人在没有发明麻布以 前,并非只会用兽皮做衣服。至于在没有桦树的地方,人们又拿什么做“锅” 呢?如果那里生长着竹子,人们就会用一端带竹节的竹筒做“锅”,把谷物 放在竹筒内,加水,将另一端堵死,放在火上烧烤。不久,里面的饭就熟了, 此法沿用至今。如果某地连竹子也没有,或者人们还不会用树皮、竹子做?“锅”,又如何做饭呢?《艺文类聚?食物部》引《古史考》说:“神农时, 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这就是所谓石炙法。同时还有石烹法,即 将烧石不断投入盛有水和食物的容器内,使之煮熟。凌纯声在《松花江下游 的赫哲族》一书中,记述赫哲人“在用铁锅煮物以前,没有知道制造陶器, 在他们的传说中用极大的木盆一个,内盛水,将肉放在其中,以石块烧 红,立刻浸入大盆水中,如是数次即水沸肉熟。”于省吾先生即结合凌氏等 人的资料,考证甲骨文中的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 也即煮之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 依声以造字的。”(3)由此,我们则进而可知我国中原地区的祖先,也和其它 民族的祖先一样谙熟石烹法。有人认为陕西蓝田锡水洞发现的烧石,即蓝田 猿人的石烹遗物。此外,动物的胃也是一种常用的“锅”。?约在公元前 6000 多年,我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就是人们发明了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尤其是制陶,对于人类日用器物的 改善与丰富,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它使人类找到了制造日用器物最便当、 最广阔的一种途径。直至当代人类也离不开它。这个时期,竹木器和牙骨器 的制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仰韶文化(前 5000 至前 3000 年)的 陶器上见有篮纹、席纹,有的房子的墙是用编篱涂泥的方法修筑的。而且在 河姆渡文化(前 5000 至前 3000 年)的遗物中,还发现了苇席残片和瓜棱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