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 ??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凝聚物,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是增强 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感知,认识古代社会生活的具体面貌,以及探求它的发展 特点和规律的重要介质之一。古代礼器和日用器物,尽管是物质形态的一种 存在,我们却不能仅仅把它们看作物质文化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包含着重 要的精神文化的内容。尤其是礼器,和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以及政治制度 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 日用器物和礼器的产生? 古代礼器是在日用器物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此,我们首先讨论日用 器物的产生问题。? 一、日用器物的产生? 人类诞生之后,便摆脱了仅仅利用天然“工具”的那种出于动物本能的? “劳动”形式,跃进到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阶段。也就是说,人类最初制 造的器物,首先是生产工具。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在最初还谈不上有什么 严格意义的日用器物,因为那时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实在是太低了。只是由于 生活的一些起码的需要,有些生产工具兼具生活用器的功能,因而生产工具 与生活用器常常是同一的。例如一根加过工的木棒,本用于狩猎,在人们需 要时,又可用作手杖或烤肉的支架。又如一把石刀,既可用于剥削兽皮的生 产,又可充作切肉的餐刀。总之,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 以期尽可能地提供自己最低限度而又毫无保障的需要。那时所谓生活日用器 物是十分粗糙简陋的。? 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生产有了发展,人类自身的体质、智力也有了提 高。於是生活器用方面的某些需求日益迫切而且器物的制作也有了可能。从 出土实物看,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很多遗址中,如辽宁海城小孤山、北 京周口店山顶洞、宁夏水洞沟等遗址,都有骨针、骨锥的发现。山顶洞的骨 针长 82 毫米,最大直径 3.3 毫米。而小孤山的骨针针鼻仍十分完好,显示了 当时人类高超的钻孔技术。这些骨针,针体滑润,针尖圆锐,说明当时人类 已掌握了较熟练的缝纫技术。上述骨针、骨锥既是生产工具,也可作为中国 古代最早的日用器物的代表。山顶洞人及同时期的人类,已经过着渔猎和采 集的生活。他们既然已能用针缝制兽皮衣服,那么他们完全可能缝制皮囊之 类的东西,或缝制树皮器物,以为渔猎、采集等生活日用容器。原始人在创 造日用器物方面,常有些“高招”,使在今人看来非常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通过有关古典文献和民族学的材料可以证明。例如:人们能利用某种树皮 制造他们所需的器物,甚至还可以做成“锅”,我国北方的一些古老民族, 就是用桦树皮“锅”煮水、做饭的。而拉布拉多的印第安人的“全部家庭设 备,实际上都是用桦树皮按几何形状‘缝制’成功的”。(1)更有趣的是,人 们竟然还能把面包树、无花果树、桑树或杉树的树皮做成“布”。方法是:“(把)树皮加以浸泡棒打,变成一种光滑材料——树皮布其最重要的分布中心是印度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称为‘塔帕(tapa)’。欧洲和亚洲 许多史前民族也知道树皮布。”(2)这使我们知道,原始人在没有发明麻布以 前,并非只会用兽皮做衣服。至于在没有桦树的地方,人们又拿什么做“锅” 呢?如果那里生长着竹子,人们就会用一端带竹节的竹筒做“锅”,把谷物 放在竹筒内,加水,将另一端堵死,放在火上烧烤。不久,里面的饭就熟了, 此法沿用至今。如果某地连竹子也没有,或者人们还不会用树皮、竹子做? “锅”,又如何做饭呢?《艺文类聚?食物部》引《古史考》说:“神农时, 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这就是所谓石炙法。同时还有石烹法,即 将烧石不断投入盛有水和食物的容器内,使之煮熟。凌纯声在《松花江下游 的赫哲族》一书中,记述赫哲人“在用铁锅煮物以前,没有知道制造陶器, 在他们的传说中用极大的木盆一个,内盛水,将肉放在其中,以石块烧 红,立刻浸入大盆水中,如是数次即水沸肉熟。”于省吾先生即结合凌氏等 人的资料,考证甲骨文中的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 也即煮之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 依声以造字的。”(3)由此,我们则进而可知我国中原地区的祖先,也和其它 民族的祖先一样谙熟石烹法。有人认为陕西蓝田锡水洞发现的烧石,即蓝田 猿人的石烹遗物。此外,动物的胃也是一种常用的“锅”。? 约在公元前 6000 多年,我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就是人们发明了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尤其是制陶,对于人类日用器物的 改善与丰富,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它使人类找到了制造日用器物最便当、 最广阔的一种途径。直至当代人类也离不开它。这个时期,竹木器和牙骨器 的制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仰韶文化(前 5000 至前 3000 年)的 陶器上见有篮纹、席纹,有的房子的墙是用编篱涂泥的方法修筑的。而且在 河姆渡文化(前 5000 至前 3000 年)的遗物中,还发现了苇席残片和瓜棱圆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