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历史期末冲刺复习(七上部分)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评价秦始皇 千古一帝: 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暴 君: 焚书坑儒;残暴统治(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等)。 汉武帝“大一统” 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间:东晋南朝 原因:(1)自然因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2)劳动力因素: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社会因素: 江南战乱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表现(农业):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以水稻为主,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改革 背景: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主要内容: (1)迁都洛阳。 (2)改革内容: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昌盛的秦汉文化 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最早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佛教于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东晋的王羲之,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 国富兵强 奖励耕战 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意 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立县制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内 容 支持者:秦孝公 时间:公元前356年 概 况 影 响 措 施 类 别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春秋末年 老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春秋末年 孙武 兵家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 韩非 法家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 墨子 墨家 “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道家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可持续发展。 战国 孟子 思想:“仁”,为政以德。教育:兴办私学,因材施教等。 春秋末年 孔子 儒家 思想主张 时期 代表人物 学派 内容 时间 类别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西汉 (汉武帝) 加强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秦朝 (秦始皇) 建立 韩非“法家”思想 战国 理论来源 北: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Z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代替GBZ188-2007).pdf
- 劳务报酬合同.docx VIP
- 标牌、标线、波形护栏 等配套交通安全设施采购服务方案.docx
-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评价规范.pptx
- 装修隔断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机箱用连接器的介绍.doc VIP
- 毕业设计论文_基于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器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doc
-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系列之《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x VIP
- 2024年(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docx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课(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