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WI对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摘 要】目的:探讨1.5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30例,转移瘤17例,肝血管瘤16例,肝囊肿20例,进行MRI平扫及DWI,拟合出ADC图,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测出ADC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如下:肝囊肿(2.93±0. 21)×10-3mm2/s,血管瘤(1.41±0. 43)×10-3mm2/s,转移瘤(0.83±0. 25)×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0.79±0. 16)×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结论:通过对肝脏不同病变的ADC值进行量化分析,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ADC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一种,它通过对水分子运动敏感的全新成像技术,可以反映机体组织结构的生理、病理状态[1]。早期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急性脑梗死、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理论较为成熟[2]。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及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己经可以被用于受生理活动影响较大的腹部脏器,如肝脏、肾脏、胰腺等。本文通过对肝脏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来探讨肝脏不同病变的ADC值及其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3月收集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45~86岁(平均67岁)。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30例,转移瘤17例,肝血管瘤16例,肝囊肿20例。所有原发性肝细胞癌均有慢性乙肝史,AFP持续增高,其中2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其余8例经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结果分析确诊。转移瘤17例,均为多发,且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6例血管瘤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其余血管瘤病例及所有肝囊肿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及随访分析确诊。
1.2 患者检查当日早上禁食禁水,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ESSENZA,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扫描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采用腹部线圈,以头足位进入主磁场。
1.2.1 定位像扫描后,行半傅立叶采集单层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 HASTE)序列冠状位扫描。参数:TR/TE =2000ms/93ms, 150°翻转角,FOV =400mmX400mm,256X320矩阵。4~6mm层厚,10~30%的层间隔,1次扫描获得30层图像。
1.2.2 常规横轴2D-FLASH/T1WI横轴位扫描。参数:TR/TE =140ms/2.5ms,70°翻转角, BW=280,FOV=360×360~ 400X400mm,256X256矩阵。5mm层厚, 10%的层间隔,1次扫描获得30层图像。
1.2.3 2D-TSE/T2WI横轴位扫描。参数:TR/TE =4500 ms/102ms, 140°翻转角,BW=315,FOV =350X350mm, 512X512矩阵。5mm层厚,10%的层间隔,1次扫描获得30层图像。
1.2.4 DWI横轴位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参数:TR/TE =6537ms/65ms,BW=2605,FOV=360X360~400X400mm, 128X128矩阵。6mm层厚, 10%的层间隔,1次扫描获得30层图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50、400 、1000s/mm2。
1.3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ADC值的计算
1.3.1图像的选取及ADC值的测量 由两位有10年工作经验以上的MR 医师共同对影像质量做出评价,在质量合格的扫描图像中根据常规MR 扫描T2WI 显示的病灶范围,在b值取50,400,1000时,由相应层面DW I图像通过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自动拟合而成的ADC 图上同一位置肿瘤组织内,随机选取五个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 ROI),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ADC值,取其平均值。感兴趣区为避免测量误差,注意避开瘤内原有坏死区、血管、胆管等部位。每个ROI的大小为90 mm2 。
1.3.2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数据处理采用分组t检验比较不同占位ADC值的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