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78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0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中医科采用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78例病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76例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对照组病例,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23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18例,好转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6%。结论 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半夏泻心汤;逍遥散;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7-02
慢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或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所造成的胆囊慢性炎症,病人多数有胆囊结石,且常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或迁延不愈导致的结果。是临床常见胆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1]。中医学强调对疾病辩证施治的原则[2]。因此,治疗慢性胆囊炎应该辨证求因,依据病在“胆逆在胃”及“见肝之病,当知肝传脾”的木土相关五行理论,结合慢性胆囊炎腹胀、胃脘部灼热感、嗳气、吞酸、恶心、厌食及下利等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本文就采用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154例慢性胆囊炎病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关于慢性胆囊炎的相关辨病辨证依据[3]。为评估临床疗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8例采用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男43例,女35例,年龄(29-68)岁,平均(38.5±6.9)岁,病史(3-12)年,平均(5.5±2.5)年;对照组76例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男40例,女36例,年龄(31-65)岁,平均(36.5±5.5)岁,病史(4-11)年,平均(4.5±3.5)年;两组病例资料中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本组资料在中医辩证施治后,中医临床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及和降通腑。因此本组资料中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并用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对照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其中半夏泻心汤(半夏12g,黄芩9g,干姜6g,人参9g,炙甘草3g,黄连3g,大枣4枚;逍遥散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9g,茯苓12g,生姜12g,薄荷6g炙甘草6g加减。对照组只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水煎服,1剂/d,3次/d;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估标准 本组临床治疗效果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其疗效。分类有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1年未发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发作;有效:胆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时间缩短3个月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资料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32%,经X2检验,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 论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西医治疗方面临床常缺乏有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标本兼治的原则对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很大的优势。临床治疗中由于慢性胆囊炎在中医学归属于胆胀系,证候特征常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同时伴有恶心、嗳气、腹胀及善太息。因此,慢性胆囊炎其实质是慢性肝病的胆囊表现,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由于西医治疗缺乏特效药物,中医治疗可以采取标本兼治,调理脾胃和疏泄肝胆。经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具有以下几种分型[5]①气滞血瘀型,见于右胁腹部胀痛或刺痛,痛引肩背,痛处固定不移,食欲不振,口苦,胁下或有积块,面色黝黑,右上腹轻度压痛。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或沉涩。证候分析常见肝郁气滞,阻于胁络,故见胁肋胀痛。气郁日久,气滞血瘀,痹阻脉络,则胁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瘀结停滞,积久不散,渐成痞块,可有积块和压痛。肝气横逆,侵犯脾胃,故见食欲不振。面色黝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或沉涩,均为气滞血瘀之征;②肝胆湿热型,证候见右肋腹部疼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伴发热,黄疸,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证候分析为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而口苦。湿热中阻,脾胃失和,则纳呆、恶心、呕吐,湿热熏蒸,故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