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15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docVIP

射频消融治疗15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射频消融治疗15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回顾性总结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访观察笔者所在医院15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8例患者中,2例复发,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心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三度度房室传导阻滞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030-02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以来,现已成为AVNRT的首选治疗方法,总体成功率约98.8%[1]。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2月-2013年4月158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评价RFCA治疗AVNRT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2月-2013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RFCA治疗的AVNRT患者158例,其中男72例,女86例;年龄36~57岁,平均(42.0±5.1)岁,均有反复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病史,其中7例曾有晕厥发作病史。合并冠心病患者13例,高血压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其余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1.2 方法   术前常规行三大常规、血生化、凝血象、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生心动图检查,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至少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冠状窦、希氏束电极、右心室电极后行心房、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经程序刺激后未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则给予异丙肾上腺素2~4 μg/min静滴,提高心率20%~30%后再行程序刺激。明确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后,在右前斜30°下将大头导管钩在希氏束电极和冠状窦电极之间,标测到小A大V波无H波后,采用温控消融仪以中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出现慢交界反应视为有效,否则重新标测消融靶点。成功标准参照2005年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1)房室结前传跳跃现象消失且不能诱发AVNRT;(2)房室结前传跳跃现象存在,无心房回波,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仍不能诱发;(3)无新出现的Ⅱ度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1.3 术后处理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平卧6 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连续1个月,门诊随访。   2 结果   158例患者中,92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再发心动过速,经再次消融后未再复发,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给以静脉推注5 mg地赛米松后约7 min恢复正常心律,成功率98.7%,复发率1.3%,并发症发生率0.6%,均无气胸、肺栓塞、心包填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60%,多发生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心跳频率常常为140~250次/min。阵发性心悸、头晕和四肢乏力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现已证实房室结双径路是其发生和维持的电生理基础[2]。AVNRT的折返环位于房室交界区,在Koch三角区域及附近存在2条或多条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等的传导路径,在一适时的早发激动下形成围绕房室结区域的折返所致。快径路位于Koch’s三角的顶部而邻近His束,慢径路则位于Koch’s三角的底部,沿三尖瓣环隔侧缘分布,向后下延伸至房室结及邻近冠状静脉窦。根据心动过速发作时AH间期和HA间期的长短以及最早逆向心房激动部位,可将AVNRT分为慢快型、快慢型和慢慢型[1,3]三型。典型的AVNRT以慢径前向传导、快径逆向传导,故称为慢一快型AVNRT;由于快径逆向传导至心房的时间较短,心电图上P波多位于QRS波中或紧随QRS波之后(RP间期70 ms。   AVNRT消融时的有效反应为出现交界区心律,是由于慢径纤维激动同时沿希氏束下传和快径逆传所致。在成功消融部位约90%~95%可出现交界区心律,且在成功消融部位交界区心律持续的时间越长。部分患者消融时可标测到慢电位,一种为紧跟心房电图起始部的尖锐、高频电图,多挫的心房电图为Jackman[4],另一种为A波后的低幅信号,坡度缓慢,呈顿圆形单相波或驼峰状波为Haissaguerre[5],消融后慢电位可消失、变形,但大多数持续存在。AVNRT患者RFCA术后仍有3%~5%的复发率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