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要累及大动脉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由于本病可造成上肢或下肢动脉脉搏减弱或消失,故又被称为“无脉症”。 西医学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英文名称: Takayasu arteritis,TA 其他名称: 无脉症 所属科室: 内科 - 免疫内科 发病部位: 大动脉管壁 主要症状: 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多发群体: 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也可受累。受累血管病理表现为全层动脉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有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血管壁而致动脉扩张,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1]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国外资料患病率1/20万人,亚洲患病率较高。 1. 全身症状 少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 2. 局部症状体征 按受累血管不同,有不同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 [1] 编辑本段临床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四种类型: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和肺动脉型。 (1)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咀嚼肌无力和咀嚼疼痛。少数患者因局部缺血产生鼻中隔穿孔,上腭及耳廓溃疡,牙齿脱落和面肌萎缩。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 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少数伴有震颤,但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之间并非完全成比例,轻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动脉,杂音不明显,如有侧支循环形成,则血流经过扩大弯曲的侧支循环时,可以产生连续性血管杂音。 (2)胸-腹主动脉型:由于缺血,下肢出现无力、酸痛、皮肤发凉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特别是髂动脉受累时症状最明显。肾动脉受累出现高血压,可有头痛、头晕、心悸。高血压为本型的一项重要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主要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此外胸降主动脉严重狭窄,使心排出血液大部分流向上肢,可引起节段性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收缩期高血压等。在单纯肾血管性高血压中,其下肢收缩压较上肢高20~40mmHg。 部分患者胸骨旁或背部脊柱两侧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其杂音部位有助于判定主动脉狭窄的部位及范围,如胸主动脉严重狭窄,于胸壁可见浅表动脉搏动,血压上肢高于下肢。大约80%患者于上腹部可闻及二级以上高调收缩期血管杂音。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于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3)广泛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属多发性病变,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4)肺动脉型:本病合并肺动脉受累并不少见,约占50%,上述三种类型均可合并肺动脉受累,而在各类型中伴有或不伴有肺动脉受累之间无明显差别,单纯肺动脉受累者罕见。肺动脉高压大多为一种晚期并发症,约占1/4,多为轻度或中度,重度则少见。临床上出现心悸、气短,重者心功能衰竭,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和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2] 编辑本段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是反映本病疾病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疾病活动时血沉增快,病情稳定血沉恢复正常。 (2)C反应蛋白:其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为本病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但二者均不是特异性指标。 2.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探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 3.造影检查 1)血管造影:通过动脉导管穿刺注射造影剂,在X线下可直接显示受累血管管腔变化、管径大小、管壁是否光滑、受累血管的范围和长度。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MRA可清晰显示动脉的影像,无需动脉导管穿刺和接受X线。磁共振还能显示出受累血管壁的水肿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是否活动。 3)电子计算机扫描(CT)和磁共振(MRI):增强CT和MRI可显示部分受累血管的病变和脏器的情况。 疾病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40岁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一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 (1)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表现为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无脉征)。 (2)脑动脉缺血症状,表现为单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