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再借500年:癌症妈妈教千名癌友“带瘤生存”.docVIP

向天再借500年:癌症妈妈教千名癌友“带瘤生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天再借500年:癌症妈妈教千名癌友“带瘤生存”   王瑛不是名人,但对于上海很多癌症患者来说,她是名副其实的明星。2013年9月1日,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王瑛为原型拍摄了一部电影。得知消息后,无数癌友高兴得落了泪,而王瑛则说,她有一个孩子名叫肿瘤,有一种爱叫带瘤生存……   妹子别绝望,听大姐讲那过去的事   2005年9月15日对37岁的陈蓉来说,是她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天——在公司的定期体检中,她被查出患肺癌晚期,最多只能活三四个月。   一张张化验单就像一张张催命符,压得她喘不上气。化疗的过程是痛苦的,冰冷的药水滴进身体里,手上布满针眼……陈蓉绝望了,不想再继续活下去。   那天傍晚,陈蓉支走了母亲,抚摸着手上的吊针,正想拔掉时,一双手按住了她,一个穿着病服的中年妇女正微笑着站在眼前:“妹子,我叫王瑛,和你得的是一样的病,比你严重多了,已经脑转移了。”   “脑转移?”陈蓉查过资料,肺癌脑转移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下来的几率只有1%到2%,可是面前的这个女人说起来竟如此轻松。   “你现在的样子就是我两年前的样子,但我活过来了。”王瑛自顾自地说下去。   2003年,41岁的王瑛是上海浦南医院普外科的护士长。她有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从年初开始,她的后背越来越疼,5月21日在医院做检查后,报告单上是“肺癌晚期,癌细胞侵入两肺及骨转移”的字样。第二天,她又到上海华东医院再次检查,专家会诊后告诉她:“是癌症无疑,发现得太晚了。如果你心态好的话,可以活6个月。”   回家后,13岁的儿子悄悄来到王瑛身边,用一双小手帮她擦掉了眼泪:“妈妈,我想给你讲个故事。”那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大二学生不幸患上了肺癌,他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战胜病魔,最终返回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故事很简单,但王瑛的心被震撼了,儿子在用讲诉他人故事的方式鼓励她,有这么好的儿子,要是不能看着他成长,该是多么遗憾!她紧紧地抱着儿子:“妈妈向你保证,一定会看着你走进高中校门。”   王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整整10个月,她经历了9次药物极限量的化疗,胸椎骨10次放疗,肺30次放疗。在与癌细胞的搏斗中,她赢得了第一个阶段的胜利,病情稳定了,肿瘤细胞全部缩小,压迫脊椎神经的肿瘤也在缩小,而儿子也顺利地走进了高中。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过生命寒冬   王瑛对陈蓉说:“妹子,你要是想等死,那就拔掉针管,姐当没看见;你要是想和姐一样,看着孩子上初中上高中甚至上大学,那你就相信姐,赌一把。”   第二天,王瑛做全脑放疗。做到第五次时,她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看到王瑛痛苦的摸样,陈蓉终于忍不住了,在一个傍晚趁着王瑛丈夫去打水的空档,她轻轻地坐在王瑛的床头,啜泣着说:“大姐,你太难了……”   “妹子,姐不怕,姐就是要和老天赌一把,再活个3年,看我儿子考上大学,我就放心了。假如赌输了,我也不遗憾,反正自己是赚了,至少赚了两年。”王瑛虽然气若游丝,但是在陈蓉听来,那是最响亮的声音。   已然瘫痪的王瑛,坚持做完了25次全脑放疗和局部的20次放疗。这其中的痛苦,陈蓉比谁都清楚。当王瑛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时,陈蓉非常喜悦。那以后,陈蓉也积极配合治疗。   一天,王瑛看陈蓉眉头紧锁,不停地拍打着胸口,就问:“今天‘孩子’又不听话了吧?”王瑛指了指胸口,解释说:“我把身上的肿瘤叫‘孩子’,这孩子没个定性,不高兴就调皮,高兴了就乖巧,我前段时间给它闹得差点要了命。”   陈蓉笑了:这老大姐有意思,人家说到癌症都恐惧,她倒好,把癌症当成孩子。陈蓉觉得身上不那么疼了,而自己的手却在不知不觉中轻轻地抚摸着胸口,或许这肿瘤真有孩子的脾气吧?   2006年年初,王瑛和陈蓉先后出院,两人也成了好朋友,时常在一起交流抗癌心得。一年后,王瑛带着陈蓉走进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该俱乐部1989年成立,是全国首创规模最大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公益组织,以“群体抗癌、超越生命”为宗旨,每个月都会举办康复学习班,让很多癌症患者在这里汲取力量、看到希望。   王瑛变得忙碌了,她的治疗经历鼓舞了很多癌症晚期的病人,大家愿意听王瑛的讲座,更愿意分享她的治疗经验。   有生之年,为癌友们点一盏希望之灯   2008年8月16日,王瑛在给康复班的学员上完课后,拉着陈蓉兴奋地说:“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没有食言。我现在有了下一个目标,再活4年,看我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那时我要是走了,也会含笑九泉的。”   “瑛子姐,每天看到你,听到你说话,我就觉得生活有希望,你要是走了……”陈蓉最害怕王瑛说“走”这个字。王瑛笑了:“姐开玩笑呢,姐向老天借了好几百年,不仅要看到儿子娶妻生子,还要看到我们俩都抱孙子呢。”   两人正说着,王瑛的手机响了,她告诉陈蓉:“有个癌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