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理工大学丁云广
丁云广,男,安徽省五河县人,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11级学生。
2011年3月,他以特殊类考生的身份进入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被称为“科研小怪才”,两年半的时间里他获得了15项民用发明专利,1项国防专利,发表1篇ISTP国际会议论文;他曾获得南京理工大学最高荣誉“校长奖章”、“蚌埠市科技创新市长奖”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梦想起飞
在南京理工大学,有一个科研室很特别——“丁云广科研工作室”,它是唯一一个由在校本科生名字命名的科研室。在工作室里面有一个不起眼的柜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几十张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这些都是他圆梦路上点滴成长的印证。2010年4月,他经过蚌埠市市民公投,荣誉了“蚌埠市科技创新市长奖”称号。2011年3月,他凭借着高中就已斩获的9项国家级专利,通过自主招生特殊人才选拔进入大学。他带入面试现场的是一箱科技发明作品,既有水笔充电器,又有自动充电手机,还有风力发电装置,当时他就被誉为发明创造“小怪才”,入选了“百度百科”。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着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般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需要有人牺牲青春,抛洒热血来守护。社会上有一句话:有武器的地方就有南理工人,有南理工人的地方就有梦想奉献青春,为国止戈的莘莘学子。
或许是因为他对国防事业的向往,学校满足了他的第一志愿——飞行器设计与工程。2011年9月军训一结束,他主动联系了航空宇航专家、中国兵工学会火箭导弹专业委员会委员周长省教授。在周教授的帮助下,他有了实验的基本场地和设备条件,学校专门为这间工作室命名为“丁云广科研工作室”,他的梦想开始从此启航。
创新成长
过去的两年半,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工作室里面都有了他忙碌的身影。从简单机械结构到机电一体化;从参与民用项目到参与国防科技专项;从小组讨论到参与国际会议;从了解3D打印理念到为爱迪眼镜(中山)眼镜公司设计产品。他常说“创新看似复杂,其实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就可以了。只要你有了想法,就有会触动,有了触动,你再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没有人靠冲刺赢得成功。”凭借着持续的努力,他做出了“火箭弹控制翼弹出控制装置”、“基于航模直升机的机械抓手”等十五项民用发明,“一种低阻灵活的鸭式舵机”一项国防专利,一篇ISTP国际会议论文,“大型移动平台距离检测装置”项目获得了第二十二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感恩前行
当“科研小怪才”、“十五项发明专利”、国际论文、“电视台采访”、“优秀共青团员”、“校长奖章”这些令人羡慕的荣誉集于一身的时候,面对记者的采访、亲人朋友的祝贺,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荣誉冲昏了头脑,不要让荣誉带来懈怠和骄傲。作为一个工科生,本身就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兼顾科研实验研究,但即使再忙,他也会定期拜访老师,及时打电话问候关心家人,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自入学之初,他报名申请了学校义工岗位,先后多次参加了“中山陵志愿服务”、“总统府义务引导员”、“南理工兵器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等青年志愿服务。
他一直坚信:投身国防,为国砺箭。有国才有家,如果不是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有这么多军工人员前赴后继地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果不是这份炽热的报国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任劳任怨的莘莘学子刻苦认真地钻研着最先进前沿的技术,他希望有一天,有中国军工的地方,就有守望和平的卫士。献出青春,守护一片蔚蓝的天空。
上海理工大学OM团队
OM团队全名尚理OM创意联盟,是由上海理工大学杨暘、李睿深、周冬、张铎耀、程茜、冯恋秋子、魏梦然等同学组成的团队。
省出你的闲暇时光做些有趣的道具吧,可能你不是建筑师,可能你也不是设计师,但是你的手艺可不逊于这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建筑师,因为你是them all,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创意的造梦师!这就是第34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世界决赛冠军团队---尚理OM联盟的精灵们。
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于北京时间2013年5月26日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十三个国家的825支队伍参加决赛。来自我校的尚理OM创意联盟作为中国唯一一支首次参赛队伍,并一举夺魁。
灵感起航 创意无限
这个团队由一群爱玩、爱创意的90后学生组成,因为兴趣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创意,他们开始了奥林匹克之路。从校内的小发明、小制作,到校际间的头脑OM即兴题挑战赛、多米诺骨牌挑战赛等,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学校的支持下,他们发起成立了尚理OM创意联盟,它利用大学生的智力资源带动中小学头脑奥林匹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