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只在过年时,他们才会停下奔波的脚步 成慧 王丹 2013年02月01日09: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摊贩,卖菜营生不容易--新闻报道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肖家河社区,一位小菜贩正在卖菜。 王 丹摄
入冬以来,受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菜价连连上涨。有些人认为,社区小菜贩加价大,是推动菜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社区小菜贩以卖菜为生究竟是什么状态?他们经营菜摊,有哪些酸甜苦辣?近日,我们探访了北京一对菜贩夫妇,听他们讲述卖菜的故事。
——编 者
从凌晨3点半开始干活
●凌晨进货,中午1点多才顾得上吃午饭,一直到晚上10点多收摊。4个多小时之后,又得起床出门
凌晨3点半,夜色正浓。在北京圆明园北部的肖家河,当多数人还在沉睡时,史东升的一天,就在闹钟响起后拉开序幕。
揣着3000元现金,小史开着小面包车摸黑出门了。去清河小营批发市场进货,车程需要20分钟,选购蔬菜却常常要花3个多小时。自家菜摊上的40多个菜品,要一样一样选,还要货比三家。
7点半回来后,卸货、卖菜,小史要一直忙到中午1点多才顾得上吃饭。午饭之后,妻子心疼他,小史可以休息2个小时左右。午休之后又是忙碌,一直到晚上10点多收摊。
把40多种菜品搬回屋内,择捡蔬菜、系好袋口、铺上棉被……忙完这些,时针就指向晚上11点多了。4个小时之后,他又得起床出门,每天都是如此。
10年前,年仅15岁的小史从老家安徽阜阳北上来到北京,此后,就一直住在肖家河。半年多前,他辞去了中关村一家电器商城的工作,和妻子小刘回到肖家河,租了一间屋子,在屋外架了5米左右长的木板摊子,卖起了菜。
对小史来说,每天3点半起床并不容易,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咬牙坚持着。如果起晚了,去批发市场进货时,不仅时间紧,而且一旦过了早上7点,批发市场还会涨价。
每斤蔬菜最多0.5元毛利
●当天进的菜要进行“再加工”,将一些破败的菜叶择去。菜的零售价中相当一部分是损耗价
入冬以来,菜价涨了不少,不少蔬菜一天一个价。妻子在卖菜过程中要反复和小史确认菜价。卖菜期间,小史还要对当天进的菜进行“再加工”,将一些破败的菜叶择去,让菜的卖相更好看些。
这些经过“再加工”后的蔬菜,菜价是不是也要加上损耗?面对我们的提问,小史以自家菜摊上的几种菜为例,算了一把“菜价是如何炼成的”:
山东大葱大约以每斤1.2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卖出,辗转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卖价为1.4元,再到清河小营市场批发价涨到每斤2元。零售之前,还得切掉一部分绿叶子、剥掉一些最外层的部分,让大葱从“泥土满身”到“青青白白”,这部分损失也得算入菜价。在此基础上,小史再加0.5元左右的利润,山东大葱的零售价最终卖到了每斤2.8元。
一捆25斤的芹菜,从批发市场的进价为每斤2元,但由于被剥掉的部分比大葱更多,所以小史不得不把零售价定为3元,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点零头可赚。
西红柿在运输中损耗大,被挤坏的更多,所以进价为2.6元的西红柿,到了小史的菜摊上,要卖到每斤4元,才有钱可赚。“菜的零售价现在基本上都是进价加上被扔掉的损失价,在这个基础上加每斤0.5元左右的利润。大家差不多都是这样卖菜。”小史说。
如果进价上涨,小史菜摊上的零售价也会跟着上涨,但是价格太高了也不好卖。“像丝瓜现在一斤要8元多,有的菜要十几元,太贵了,根本卖不出去,便宜了,又赚不到钱,根本不敢上货。”
住在肖家河社区的人,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小史只能卖一些基本菜品,而且加价不能太多。
日子过得紧,就怕生病
●两口子卖菜,每个月毛利润有9000元左右,但扣除各种费用,到手的钱也只剩下4000多元
起早贪黑地忙碌下来,小史的菜摊,每天毛利润有300元左右,一个月9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和同一条街上邻近的几个菜摊相比,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业绩”了。但即便如此,小史还是觉得“生活压力太大,太累”。
每个月,小史的固定支出不少:房子租金1100元,通讯费60元,水费100元,电费20元,孩子上幼儿园460元,吃饭、日用品、零食等日常消费也要花2000多元。冬天供暖4个月,家里要交暖气费1200元,幼儿园也得交暖气费180元。“再扣去面包车的油钱和养护费用,算来算去,我们夫妻俩每月到手的钱也只剩下4000多元。”
环顾小史家这间屋子,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中午外面光线充足时也得开灯。原本从房顶吊下来三个灯罩,但只有中间那盏灯能亮,由于瓦数不高,即便是开着灯,屋子里依旧比较昏暗。
数九寒冬,屋里的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