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绘画与诗歌、音乐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们以独特的语言表达l了丰富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诗歌、音乐就是流动的画,我们用心感悟,让绚烂的画笔表现一首首熟悉的旋律,让变幻无穷的色彩、线条成为跳跃的音符。 第4课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影变化,就像这些画家一样,德彪西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乐曲《大海》展示了音乐家心中的三幅画: 1.“黎明到中午”描述的是夜幕渐逝,微光隐露,天空由紫转蓝,红日喷薄而出,万物苏醒活跃。 2.“波浪的嬉戏”,描述的是阳光之下,波涛翻滚,时而涌成浪峰,时而跃成泡沫,互相追逐嬉戏。 3.“风与海的对话”描述的是在风暴中狂涛奔腾的大海,气势逼人,显示了大海的狂暴。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用画笔体验诗韵 让色彩歌唱 阅读作品的情感,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画音乐,画我们爱唱的歌,让我们放飞心情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古人运用中国画对诗歌进行视觉上和心灵上的描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绘画方式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例如:油画、漫画、海报招贴等。 以上这些海报是设计师为音乐会所创作的,通过了简单的图形组合和明快的色彩搭配,体现了对音乐的认识。 音乐会海报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听音乐的旋律是如何表达大自然,感受音乐又是如何与画面融合在一起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通过故事情节进行漫画创作 几米以精美细腻的图画,配上诗歌一样的文字,描绘出都市人的感慨、幻想与梦。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出诗一样的画面,流露出深厚的情感。 几米的作品广受欢迎,一是它充满一些人们非常熟悉的都市感;二是它的图画细致、形式新颖;三是故事寓意深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背景声音:《地下铁》原声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天使在地下铁的入口,和我说再见的那一年,我渐渐看不见了。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我努力的抓紧世界, 最后却仍被世界淘汰,如果一开始就松手,我会不那么伤心吗? 你说,亲爱的孩子,世事难料,随它去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 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的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17 册 熟悉的韵律 我安慰她,劝她别太难过。但说着说着,我自己却抽抽噎噎地哭了出来。 乌鸦受伤了,再也无法带我去飞行。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第17册 第4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