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十章 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0-2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10-4 强度理论的应用 目 录 §10-3 莫尔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拉(压)、平面弯曲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单向应力状态 强度条件: 回顾: (许用拉(压)应力) 扭转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强度条件: (许用切应力) 以上两个强度条件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当时并未深究是何因素使材料发生强度破坏的 工程中许多构件的危险点都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而复杂应力状态中三个主应力s1、s2和s3可以有无数多种组合。如果仍采用直接试验的方法来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强度条件,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生强度破坏的原因。这需要从观察和分析材料发生强度破坏的现象入手。实践表明:材料的破坏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或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两大类。 铸铁 脆性断裂 低碳钢 塑性屈服 需要指出: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破坏形式。 低碳钢 脆性断裂 铸铁 塑性屈服 人们通常所称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是在室温、静荷载和简单应力状态下的条件而言的。 强度理论:人们针对以上两种强度破坏的形式,提出了两类关于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生强度破坏的假说。 17世纪,人们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石、铸铁等脆性材料,看到的破坏现象多为脆性断裂,于是人们提出了解释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理论,主要包括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19世纪末叶,人们开始使用钢材等塑性材料,看到的破坏现象多为塑性屈服,于是人们又提出了解释材料发生塑性屈服的理论,主要包括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 这些理论分别假设材料发生某种类型的破坏,是由某一主要因素(最大拉应力、最大伸长线应变、最大切应力或形状改变能密度)所引起的。即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简单的或复杂的),某种类型的破坏都是由同一因素引起的。 目的:可通过简单应力状态下的试验结果(例如单向拉伸试验的结果),去推断各种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强度,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强度条件。 §10-2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一 关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或称第一强度理论) 该理论假设:最大拉应力s1是引起材料脆断的主要因素。即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单元体中的最大拉应力s1达到了材料的极限拉应力su,材料就会发生脆断破坏,至于材料的极限拉应力su,则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定。按照此理论,破坏的条件是s1=su= sb 强度条件: s1≤[s] 该理论可以解释铸铁等脆性材料在轴向拉伸时断面为横截面,在扭转时的断面为45。螺旋面,因为这些面都是最大拉应力所在平面,这些破坏现象与该理论相符合。也与书中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2)无法解释石料等脆性材料在单向压缩时试样沿纵向开裂的现象。 (10-1) 缺点: (1)只考虑s1、而未考虑s2 、s3对材料发生脆断的影响; 2.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或称第二强度理论) 该理论假设:最大伸长线应变e1是引起材料脆断的主要因素。即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单元体中的最大伸长线应变e1达到了材料的极限伸长线应变eu,材料就会发生脆断破坏,同理,材料的极限伸长线应变eu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定。 假设材料在单向拉伸下直至脆断破坏都可近似地应用胡克定律,则材料的极限伸长线应变值为 按此理论,材料发生脆断破坏的条件是 而 强度条件: (10-2) 该理论同时考虑s1、s2、 s3对脆断的影响;且可以解释石料等脆性材料在单向压缩时试样沿纵向开裂的现象 二 关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 1. 最大切应力理论(或称第三强度理论) 该理论假设:最大切应力tmax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即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单元体中最大切应力tmax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切应力tu,材料就会发生屈服破坏,至于材料的极限切应力tu,同样可以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定。 单向拉伸实验下,当拉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ss时,与拉应力成45°斜截面上的极限切应力值为 按此理论,材料发生屈服破坏的条件是 强度条件: (10-3) 注意:该理论只适用于拉、压屈服极限相同的塑性材料 这是材料开始屈服的条件,通常称为屈雷斯卡(Tresca)屈服准则。 2. 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或称第四强度理论) 该理论假设:形状改变能密度nd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即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单元体中的形状改变能密度nd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形状改变能密度ndu,材料就会发生屈服破坏,同样,材料的极限形状改变能密度ndu由单向拉伸试验测定。 假设材料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章多线程讲述.ppt
- 第十章失业社会保障讲述.ppt
- 第十章多元时间序列分析讲述.ppt
- 第十章室内弱电工程安装讲述.ppt
- 第十章地基处理讲述.ppt
-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2讲述.ppt
- 第十章工作环境讲述.ppt
- 第十章多晶硅薄膜讲述.ppt
- 第十章控制复决题及答案讲述.doc
- 第十四章滤镜及其应用讲述.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