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
题 目 名 称: 《白光》文献综述
学 生 姓 名: 曾思竣
班 级: 101班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李美容 职称
最终评定成绩:
2013年 6 月
摘 要
鲁迅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3
二 以现实材料作为素材提炼情节………………………………………………3
三 文章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场面描写………………………………………4
四 善于解剖主人公的心理状态…………………………………………………5
五 运用讽刺与嘲笑的艺术手法…………………………………………………5
《白光》描写了主人公陈士成——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思想荼毒的读书人在经历了16次科考落第后再次寻找传说中的祖传的宝藏并最终葬身河底的悲剧故事,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本文的艺术价值虽然不高,但是作为一篇根据现实生活素材提炼而成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并具有较高的典型性。下面,我们仅从五个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
一、《白光》的主旨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明朝时开始兴起八股之风,考试格式、字句、句数都有明确的要求。科举已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鲁迅的《白光》讲的是在晚清时期,一个年过五旬的名叫陈士成的读书人,参加了十六次秀才考试仍未中榜,又沉溺于祖先在家中藏有巨额财产的幻想中,以致最后意外身亡,成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的故事。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害人的事实。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般过程是:读过私塾基本上就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县考考上了称为秀才,秀才参加省考考中了是举人,举人赴京城赶考考中后便是贡生,贡生再聚集在京城大殿上由皇上亲自面试,面试合格后便是进士了。而陈士成年过五旬,考了十六次连秀才都没考上,承受的压力何其大也,最终落得意外身亡的结局。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过去对读书人来说基本上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而考试内容是固定的八股模式,要求死读书,入仕是一生最大的精神寄托,一旦崩溃很多人会承受不了。
鲁迅在文中借主人公陈士成的悲催命运,以白光为喻,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
二、以现实材料作为素材提炼情节
鲁迅小说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是同它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分不开的。鲁迅在小说的创作中不但表现出驾驭情节的巨大才能,而且还为后人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提炼情节的艺术经验。鲁迅自己讲:“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的。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做,但所做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天才们无论怎么的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作家丰富的生活准备是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前提。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实又不是都可以依照原样搬进文学作品里的。因此,鲁迅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碎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正如鲁迅自己的小说,大多数的人物、情节,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生活中寻到其原型和缘由。但我们却始终看不到他有哪一篇小说是完全复制生活原型或者拷贝原始素材。鲁迅总是努力透过生活素材的表面现象,去探求它内在的本质,发现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以此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点,对原有素材进行选择和淘汰,选取有用的经过加工、重组,提炼出作品崭新的艺术情节。
《白光》是作者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见闻作为素材的。据周作人说,这陈士成的模特儿是绍兴周家大宅院里的一个本家长辈叫周子京的,鲁迅小时候跟他读过书;但其人讲书实在荒谬,后来鲁迅的父亲就让鲁迅从这里退出来,进了三味书屋。周作人说:“子京的一生大事可以说只有教书,掘藏及发狂”(《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呐喊衍义·发狂》);其人最后发狂投河,被救上来,两天后死去,时在光绪丙申年(公元1896年)。[1] 沃春霞. 浅谈鲁迅小说《白光》的情节提炼. 《语文天地》2011年第18期
[2] 史志谨. 读鲁迅《白光》. 《鲁迅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