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茅盾中学高三历史第二次测试卷 2007年10月范围:中国古代史先秦 隋唐时期 人教版.doc

2008届茅盾中学高三历史第二次测试卷 2007年10月范围:中国古代史先秦 隋唐时期 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届茅盾中学高三第二次历史测试卷 2007年10月 范围: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兴修水利、改革工具到政策、制度的调整等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大型灌溉工程的修建始于春秋末到战国最为兴盛主要工程有芍陂、漳水十二渠、都江堰、郑国渠等.《史记》“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问,为长夜之饮”这位国王是 A.?????? B.桀?????? C.???? ?? D.纣“白起(秦国大将——引者注)率数万之师……越韩、魏而攻强赵……诛屠四十余万之众,流血成川,沸声如雷,使秦业帝。”材料叙述春秋战国时期的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郭沫若国家一级文物系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五句《论语》经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B. 赋税十分沉重 C. 土地兼并严重 D.战争频繁 1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历史事件体现荀子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③西汉设置刺史 ④隋唐设立吏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史记》载:汉初匈奴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万,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一记载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冒顿单于控制了三十万人口?? B. 匈奴统一了北方大草原? C.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中原? D.匈奴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17.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下列军事机构(或官职)曾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的是 ①秦南海郡 ②汉西域都护 ③唐安西都护府 ④唐北庭都护府 ⑤唐瀚海都督府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8.据报道:今年8月初,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全面封顶。下列有关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②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③西汉末,佛教通过此路传入中国 ④出发点是广东沿海港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河南南阳市民吴勇才、吴迪父子历时6年,克服道道难关利用“精准导摆原理”,终于 A.扁鹊 B.张衡 C.蔡伦 D.王充 20.《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007年9月29日,“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北京首唱会”在MAO Live house举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史料隋修运河导洛至河及淮,指的是哪一段运河?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26.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取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