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五)细胞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万卷作业(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 细胞膜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 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ATP C. 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外膜比内膜膜面积大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C.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 D.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的功能可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大于外膜 B.内质网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C.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可进行能量转换 (2015?安徽三模)类似于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可以将“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识别.如图表示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原理及融合过程,其中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SNARE(V)和T﹣SNARE( T)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 高尔基体膜可以形成囊泡,细胞膜则不可以 C. V与T的特异性结合,保证了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 D. 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右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 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 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能是性激素 D.若a表示ADP,b表示ATP,则该膜可能为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 右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B.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D.①可能与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有关 下图表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其中a和b为物质运输的两方式,下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和细胞的癌变与①都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 密切关系的是 (   )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③主动运输  ④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  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⑥对O2的运输 A.③⑤⑥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