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两类极端:很多老板只重结果;我们老师看重过程,举例平时考试,半期,期末,项目等。 喷泉模型的优缺点 喷泉模型不像瀑布模型那样,需要分析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编码活动。该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优点 缺点 如何选择过程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是不断发展的 各种软件开发模型各有优缺点 选用时不必拘泥与某种模型 可组合多种模型 也可根据实际创建新的模型 参考原则 1. 在前期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瀑布模型或改进的瀑布模型。 2. 在用户无系统使用经验,需求分析人员技能不足情况下一定要借助原型。 3. 在不确定因素很多,很多东西前面无法计划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迭代和螺旋模型。 4. 在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迭代模型。 5. 在资金和成本无法一次到位的情况下可采用增量模型,软件产品多个版本进行发布。 6. 对于完成多个独立功能开发可以在需求分析阶段就进行功能并行,但每个功能内部都应该遵循瀑布模型。 7. 对于全新系统的开发必须在总体设计完成后再开始增量或并行。 8. 对于编码人员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建议不要采用敏捷或迭代等生命周期模型。 9. 增量、迭代和原型可以综合使用,但每一次增量或迭代都必须有明确的交付和出口原则。 10.UP适用于面向对象项目。 11.敏捷开发适合高开发效率和响应能力需求的项目。 以产品为中心 过程 B 产品 过程 C 过程 A 需求 Focus 产品 产品 过程和产品 过程很薄弱,最终产品必将受到影响 过分依赖过程,也是非常危险的 以过程为中心 产品 过程 Focus 产品 产品 小结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模型 过程定义了谁在做什么,何时以及如何达到一定的目标。 常见的过程模型:瀑布、增量、原型、螺旋 软件过程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的过程模型或者过程模型的组合 过程模型工具 Igrafx process tools, 流程分析仿真/products/process Objexis Team Portal, 协同策略管理 软件工程知识 经常听人们说,软件开发知识的半衰期为3年:现在你需要知道的那些知识,在三年内会有一半将过时。在技术相关的知识领域内,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还有另一种软件开发知识——一种我认为是“软件工程原则”——并没有3年半衰期的说法。这些软件工程原则可以为专业程序设计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内提供服务。 Steve McConnell 指导过程的原则 原则1:敏捷。你所选择的过程模型是否是传统的或敏捷的,敏捷开发的基本原则会提供给你判断的方法。 原则2:每一步都关注质量。每个过程活动、动作及任务的出口条件应关注生产的工作产品质量。 原则3:做好适应准备。过程不是信仰体验,其中没有信条。当需要的时候,就让你的方法适应于由问题、人员以及项目本身施加的限制。 原则4:建立一个有效团队。软件工程过程和实践是重要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人。必须建立一个彼此信任和尊重的自组织团队。 指导过程的原则 原则5: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项目失败是由于遗漏重要信息,以及(或者)利益相关者未能尽力去创造一个成功的最终产品。 原则6:管理变更。管理变更的方法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但是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管理变更要求的提出、变更的评估、变更的批准以及变更实施的方式。 原则7:评估风险。在进行软件开发时,会做错很多事。建立应变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原则8:创造能给别人带来价值的工作产品。仅仅创建那些能为其他过程活动、动作或任务提供价值的工作产品。 指导实践的原则 原则1:分治策略。更具技术性的表达方式,分析和设计中应经常强调关切问题分解 (SoC)。 原则2:理解抽象的使用。在这一核心原则中,抽象就是对一个系统中一些复杂元素的简单化,用以传达词组的含义。 原则3:力求一致性。一个熟悉的环境使软件更易于使用。 原则4:关注信息传递。特别注意界面分析、设计、构建以及测试。 指导实践的原则 原则5:构建能展示有效模块化的软件。 对重要事务的分割(原则1)建立了软件的哲学。模块化提供了认知这一哲学的机制。 原则6:寻找模式。Brad Appleton [App00]指出:软件界内模式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典型集,帮助软件开发者解决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 原则7:在可能的时候,用大量不同的观点描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原则8:记住:有人将要对软件进行维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