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后病害简洁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原 有性态为小丛壳属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子囊壳产生在菌丝层上或半埋于子座内,没有侧丝,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 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 et Sacc.,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枕状,无刚毛,成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成一层,圆柱形或倒钻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柱形或长卵圆形。 病原: 粉红单端孢菌的分生孢子梗直立,有少数横隔或无隔,不分枝,梗端稍膨大。分生孢子自梗端单个地,以向基式连续产生一串孢子。孢子形成后,靠着生痕彼此连接而聚集在孢梗的末端,形成外观圆形至矩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梨形或倒卵形,两个孢室,上孢室较下孢室为大。下孢室基端明显收缩变细,着生痕在基端或其一侧,透明或浅粉色,大小为12~18微米乘以8~10微米。 防治: 加强贮藏期管理;对田间发病较重的果实,应单存单贮。采收后24小时内放人贮藏窖中,窖温最好保持在1~2℃ 。一般10℃以下,发病明显减轻。 轮纹病 症状:以苹果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很快形成同心轮纹,并向四周扩展,病斑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茶褐色粘液溢出,烂果不凹陷,果形不变,有酒糟味,后期病部生黑色粒点。 病原 Botryospu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t .sp .Piricola (Nose)Kogonezawa et Sukuma 该菌与干腐病菌同属1个种,但它是专化型。其小黑点是病菌的子座。1个子座含1个分生孢子器或子囊腔室。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 防治 用于贮藏的果实要严格剔除病果及其他损伤的果实,贮藏环境的温度以1℃~2℃为好,可 减轻贮藏期间轮纹病的发生。 苦痘病 又称苦陷病,是苹果成熟期及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症状。病果皮下果肉首先变褐,干缩成海绵状,逐渐在果面上出现 圆形稍凹陷的变色斑,病斑在黄色或绿色品种上为暗绿色,在红色品种上为暗红色。病斑接近圆形,四周有深红色和黄绿色晕圈,随后病部干缩下陷,变成暗褐色。 病斑直径一般为2mm~4mm,也有大至10mm的。剖开病部,可见皮下的坏死果肉组织呈半圆形或圆锥形,深度为2mm~3mm或更深,坏死组织也可见于 果肉深处,食之有苦味。贮藏后期,病部因腐生菌为害而变色腐烂。 防治 褐变病 由症状看,一种是果肉粉绵、变软,内部变成干而易碎的粉质状,后期变成褐色,果皮及外部果肉破裂;另一种是果肉褐变, 果肉变为浅褐色,受病部分界限不明显,果肉不变粉绵且果皮不破裂。衰老褐变病是苹果过熟老化的一个象征,凡是促进苹果成熟的因素均可加速此病的发生。 防治 通过控制贮藏温度与湿度,采后用质量分数为2%~4%的氯化钙液浸泡果实10min,可起到良好的防病作用。 水心病 水心病是由于糖积累、钙、氮不平衡而打乱了果实正常习性所致,推迟了采收果实,初结果树上的果实,树冠外围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出现日灼症状的果实,以及在近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果实易发病,大果比小果发病多,平常善用高氮低钙肥的果农,会加重果实发病。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不同。水心病是一种生理病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心病可能是由于山梨糖醇积累,钙氮不平衡而打乱了果实正常代谢所致。 虎皮病 症状 其特点为果皮呈晕状不规则褐变。发病初期,果皮变为淡黄色,果面 平坦或果点周围略有突起,或呈不规则斑块,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呈褐色或暗褐色,病部微凹陷。一般仅限于果皮表面,果皮下六七层细胞变为褐色,不深入果肉。 背阴部发病较多。病重果的果肉发绵,略带酒味,病部果皮可成片撕下,病果易受病原菌侵染腐烂。通常果实先从未着色部位发病,逐步扩展。 防治 (1)增施磷肥,避免单施铵态氮肥。 (2)增施有机肥,注意耕作保墒,对易发病品种适当提前采收。 (3)适当回缩结果枝,防病保叶,避免果实直晒而出现日灼。 (4)采收前8周喷B9 1000ppm。 防治技术: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无机、生物菌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单施铵态氮肥,注意耕作保墒,勤修剪,巧留果,调整好叶果比例。 树上补充营养,方法是: 斯得考普+乳酸钙或钙利施。通过实践,这是一个解决水心果病的有效方法。 防治 适当提高采 收成熟度,选择着色好的果实贮藏;利用气调贮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