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9级高中物理高三理科综合测试(五).doc

高2009级高中物理高三理科综合测试(五).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2009级高中物理高三理科综合测试(五)

高2009级高三() 14如图,质量为m1的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1m1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2(m1g+m2g) C、若改变F大小,且满足Fμ2(m1g+m2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16、斜面上有m1和m2两个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 和μ2,两物体间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右图所示,此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μ1 =μ2      B.μ1>μ2      C.μ1<μ2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7、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0.2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1.0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相同,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A.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5m/s B.若某时刻M质点到达波谷处,则P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 C.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2s时刻,质点P的位移为-20cm 18、质点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下列对该运动的判断正确的是 A.竖直上抛运动是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B.当时,物体一定向下运动 C.当时,物体一定向上运动 D.当时,物体上升到最高点 1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内一被压缩弹簧的两边与物块m和 n相靠,m和n的质量之为1︰2,它们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释放弹簧后物块在极短的时间内与弹簧分开,分别向左、右运动,两物块相对小车静止下来时,都未与车壁相碰,如图所示,则 A.n先相对小车静止下来 B.m先相对小车静止下来 C.小车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 D.小车向右发生了一段位移后静止在水平面上 20、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2、(18分) Ⅰ、(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________. ②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③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④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 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 ___ . Ⅱ、(12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素”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图c作出摩擦力 f 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象可知,木块的重量为________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_。 23(14分)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 km/h的速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