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互助共济的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推进和分化。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保障并没有一个较为成型的制度,仍处于不断的变革与演化过程中。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又社会安全,该词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Social Protection System)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公民提供各种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既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提供或主办的保障项目,也包括企业、团体、家庭和个人提供的各类保障。 目前在国际上,对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说法。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使用“社会保障”一词。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依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在社会成员因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其建立的前提是马克思的后备基金理论,它是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制度。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能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总之,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十分宽泛,不仅包括狭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商业保险制度和自保或其他合作性质的保险制度等,实际上是“社会化的保障制度”。这也是本专题研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概念。 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以家庭保障为主,国家、社区适当扶助阶段 这一阶段大体上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全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彻底完成土地改革,保证耕者有其田,真正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在总结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经验的条件下,展开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至此,全国广大农民基本上都分得了土地、耕畜、农具等基本生产资料,农民只要努力劳动就可以直接从土地上获得基本生活资料,其基本生存权有了保证。土地改革前期,农村还普遍建立和加强了农民协会组织,其宗旨是组织和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自救活动。 这一阶段,政府实施了社会救济和优抚保障等措施和制度,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农民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对农村退伍军人及烈军属等优抚对象实施优待和抚恤。由于旧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以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新中国成立后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这种状态,因此,这一阶段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以农户家庭自我保障为主,政府、社区适当扶助。农民的老、残、病、死,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般性自然灾害,主要是靠农户自我承担和亲戚之间相互帮助,如遇有大的天灾人祸时,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拨粮拨款进行救济,组织生产救灾,帮助渡过难关,使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得到安定。这一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程度很低,除社会优抚外,社会保障尚未形成制度。 (二)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适当扶助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计划经济体制运转的要求,农村开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1956年6月29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该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还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注意社员在劳动中的安全,不使孕妇、老年和少年担负过重和过多的体力劳动,并且特别注意使女社员在产前产后得到适当的休息。……对于因公负伤或者因公致病的社员要负责医治,并且酌量给予劳动日作补助;对于因公死亡的社员的家属要给予抚恤”。“对于遭到不幸事故、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员,合作社要酌量给予补助”。这说明,中国在农业合作化时期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