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业经营与管理(二).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经营与管理(二)

第二章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历程 1、农业问题的内容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解决农业问题的中心内容。 2、解决方法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 3、土地改革运动成果 3亿多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彻底地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农业存在问题 土地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变成了小农经济。 2、解决方法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采取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逐步过渡的方式。从1953年初到1956年底完成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全国有96%的农户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其中88%的农户加入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的成绩 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克服了一家一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弱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连续几年间,各项农业生产指标都有显著的上升。 1、人民公社和大跃进 1958年,党在农村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批判“反冒进”和右倾保守主义,大刮“共产风”。在较短的时期内,全国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生产秩序混乱,给社员生活带来一系列困难。 2、“庐山会议”与农业发展 1959年召开著名的“庐山会议”。 1961年开始国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按照工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发展计划,调整工农业比例关系,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又得到了一定发展。 在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兴修农田水利和大办农村工业的群众运动。许多地方开始兴办一些大大超过高级社范围的工程项目,由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于是开始在一些地区硬拉在一起搞社际协作。 由于对这种简单协作产生的生产力作了过高的估计,中央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和所有制程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号召进一步组建人民公社,急于将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单一全民所有制,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以纠“左”为初衷的庐山会议,结果却是反“右”。不仅没有缓解已出现的经济困难,反而将国民经济拖入了更严重的困境,加上与苏联关系破裂和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终于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1、错误继续,日益加重 “反右”运动 在“文革”期间,不但未能进一步改正人民公社化以来的错误,反而把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村政策的调整当作右倾表现加以批判。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演变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2、农业生产情况 这12年间,全国农业总产值仅增加5%,年均增长3.1%。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近2亿吨增加到3亿多吨,增长56.67%。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 kg上下徘徊,其他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仍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农产品仍然实行统购统销,低标准凭票供应的紧张状况未见好转,当时全国农村约有2.5亿人口温饱问题得不到保证。 1、即实行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种经济体制虽然相对明确了各级组织的所有权和自主权,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过于集中、经营过于单一和分配平均主义的弊端。这一时期,极力扩大社队规模,推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取消或限制社员家庭副业等。 2、 社员的积极性再度受挫,生产上“大呼隆”、“磨洋工”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增长缓慢,农产品供应紧张。尽管有的农产品产量有一定的增长,但却是以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 1、大包干 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的18户农民按下18颗红手印,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大包干”,这一事件后来被誉为“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 3、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作了肯定,对推动“双包”的全面推广起了重要作用,家庭联产承包制得到迅速推广。 认真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农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